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有影】乳癌在台灣驚現「防不勝防、年輕化」兩警訊   化療救命之前先得顧心臟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2.02.24 14:32

▲乳癌在台灣出現「防不勝防、年輕化」兩大警訊,年逾45歲就得當心。(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范綱儀/高雄報導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乳癌連續第17年高居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4萬名新增乳癌患者,但可別以為沒有家族遺傳、沒有荷爾蒙異常等危險因子,就能高枕無憂!高雄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世和提醒,國內觀察發現,乳癌在台灣女性身上已出現「防不勝防、年輕化」兩大警訊,大部分身上找不到危險因子,且發病越來越早。更重要是,對抗乳癌多靠化療保命,卻有潛在心臟毒性風險,選擇治療藥物的第一步還得先護「心」。

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比例,近20年來有越來越高趨勢,不但在每一年的癌症登記報告上,高居發生率第一位,最新資料更顯示,50歲以下占比已達3分之1,呼應王世和口中的年輕化。

王世和表示,很多人以為年紀輕輕罹患乳癌的機率很低,可事實是,隨著外在環境的轉變、汙染的發生以及生活習慣改變,國內有更多的年輕人確診,只要超過45歲以後,就落入乳癌發生的高危險群,及早接受預防性篩檢,相當重要。

這全因乳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若忽略了目前最具醫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改善預後,且政府還有免費補助(年齡介於45至70歲或40至44歲二等親曾有乳癌家族史之婦女,每二年可接受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的定期「乳房X光攝影」,直接影響的是發現後的存活率。

王世和說,只要是透過篩檢發現者,期別多為零期或第一期,治療效果非常好;若等到自己都摸得到腫塊、凹陷、異樣分泌物等臨床症狀才就診,已是第二、三期起跳, 效果就沒早期這麼好,5年存活率從高達9成以上,一口氣掉至不到3成!

乳癌的高危險群,一般歸納有7點:家族有乳癌病史、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生第一胎時間在30歲之後或未生過孩子、未曾餵過母奶、初經早或停經晚、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但若以為身上找不到這些危險因子就跟乳癌扯不上關係,就大錯特錯了。

王世和強調,有上述危險因子的人,罹患乳癌的危險性只是相對一般人稍高而已,實務發現,國內乳癌患者大部分都沒有危險因子,一般女性還是必須時刻留意乳房健康,不能輕忽無形的威脅。

一旦確診乳癌,王世和指出,目前常用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另外依照不同亞型的乳癌可能會再加上荷爾蒙治療、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等。其中化療是乳癌常用主流之一,需注意的地方也不少。

王世和說,從化療、標靶到放射治療,藥物都有帶來心臟毒性的風險,尤其是接受高劑量的病人,風險甚至可能持續數十年,透過監測及事先的注意,目前心臟功能受損比例不到約一成,也可以選擇一些新型藥物搭配,徹底減少治療的疑慮,他舉例,相較傳統的小紅莓,現還有新型的微脂體小紅莓可選擇,透過把毒性高的藥物包覆在微脂體中,增加藥物在血液中循環的時間及在腫瘤組織的濃度外,還因為藥物被包裹在微脂體內,也可減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少掉噁心、掉髮等副作用,同時可降低對心臟毒性。

疫情期間,還有不少乳癌患者疑惑,接受化療能不能同時打疫苗?王世和要大家放心,化療跟新冠疫苗沒有衝突,該打就打,只要隔間一周以上就可以安心接種,想更謹慎的人,也可在接種前先驗血檢查白血球、血小板數值,好更放心,但兩者沒有衝突,沒有影響,不會減損化療效果也不會增加打疫苗的副作用。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本土+7!北市防疫旅館新爆「護理師」確診 染疫源頭疑這舉動

3月口罩大鬆綁!一次搞懂7種「免罩」場合 雙鐵開吃、賣場試吃復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