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援擱淺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成大鯨豚中心四草搶救站94年設置迄今,處理252件共340隻鯨豚擱淺通報案件,其中原地釋回29隻、進入救援站共86隻、成功野放9隻。海保署107年成立「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即為MARN的重要成員。行政院109年6月5日核定海保署「向海致敬-臺灣海域生態環境守護計畫」,建立區域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為重要項目之一,海保署特別結合國立成功大學規劃運用既有海洋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整修建置為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特別感謝成大等相關團隊無私的協助與努力,在有限經費及期限內,克服疫情影響等不利因素,讓教育中心順利完工。
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透過靜態、動態展示及實務操作等模式,介紹鯨豚演化、臺灣附近海域常見鯨豚、鯨豚生理結構、運動方式與感官能力、鬚鯨與齒鯨生理結構差異比較、及鯨豚擱淺救援情形等,呈現科學入門到進階的多面向意象與教育內容。
其中,特別吸睛的是懸吊式立體展示的抹香鯨、大村鯨與喙鯨三大主角骨骼標本,藉由訴說其背後的故事,讓民眾深入了解鯨豚,更具參觀價值。相信許多人還記憶猶新,93年1月24日抹香鯨在雲林臺西擱淺,並在1月26日早晨搬運途中於臺南西門路發生氣爆,行經路人嚇得目瞪口呆,這是當時轟動臺灣,並引起國際關注的抹香鯨爆炸事件,國家地理頻道專程赴臺南製作紀錄片,該氣爆事件之抹香鯨骨骼經相關團隊適當處置後,成為展示主體之一。
黃向文署長表示,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擁有豐富的鯨豚標本展示內容,鼓勵教育、觀光、環教相關單位多加利用,也期許國立成功大學未來進一步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吸引更多學生及民眾參觀,推廣海洋保育教育,讓鯨豚保育觀念深植人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