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田定豐 戴佩妮送的相機,讓他在觀景窗裡看見生命躍動

欣傳媒/ 2022.02.12 03:34

[田定豐專訪]「河的這邊,小朋友在水中嬉戲,河的那邊,燒著往生者遺體,骨灰隨後撒入河中…」,在印度恆河畔體現了人的生與死,就在這麼近的距離內同時發生,田定豐感嘆「常說人生無常,我不知道無常與明天哪個先到,但,生命的躍動和死亡的終止,卻同步、同框入鏡」

肯亞
亞。圖片提供/田定豐

西藏
西藏。圖片提供/田定豐

戴佩妮送的那台相機 開啟田定豐旅行新「視」界

每一段旅遊,田定豐見證了人世間的悲喜,有感動、有揪心、有愉快;每一張旅程中拍下的照片,是他在心情、心境有感後的投射,按下快門瞬間,釋懷了所有。「拍攝的瞬間,我和環境對話,也和自己對話、進而認識自己,每一趟旅程,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人生之行。」這樣的起心動念,源自戴佩妮給他的那台相機。田定豐說,「她給了我一台單眼相機,我當時不懂光圈、快門、只能自己去摸索」,也許,就是這麼一台相機,單純促成「想玩鏡頭」的學習,但,卻無形中開啟了重新看世界的新體會。

一台相機開啟了重新看世界的體會
一台相機開啟了重新看世界的體會。圖片提供/田定豐

在此之前20多年,田定豐因唱片宣傳高壓、忙碌工作,加上正值台灣景氣最美好年代,「旅遊」是他紓壓、放鬆的主要目標。「怎麼舒適、怎麼豪華就怎麼玩,週五下班飛香港、週日回台是常態」,然而,隨著年紀漸增、以及唱片娛樂市場的轉變,他試著在工作心態調整,並學著放下,「我玩了大多時間的唱片,應該想想我的第二人生還有什麼?」思緒盤旋著他的腦海。

旅遊是田定豐紓壓、放鬆的方式
「旅遊」是田定豐紓壓、放鬆的方式。圖片提供/田定豐

也許戴佩妮的這台相機,就是一個轉折契機!他帶著相機在台灣趴趴走、隨意拍,照片post在臉書後引起迴響,甚至想集結成冊,卻被出版社潑了冷水,「照片很美、文字很棒,但可能只會賣300本」。但憑藉著他執著個性加上早先成功操作唱片銷售的行銷經驗,田定豐對出版社打包票:「請相信我,保證可以賣3,000本。」後來他的第一本攝影詩集推出即大賣24,000本,並持續推出續作。

西藏
西藏。圖片提供/田定豐

旅遊X攝影 用照片呼應人生

銷售數字給了田定豐信心,但對他來說,鏡頭下的世界,細微、細緻、自然的具象,他在捕捉的瞬間,完全滿足、也解了思慮多時的答案,「相機的觀景窗是我的眼睛,鏡頭看到的視野也是田定豐的視野」,旅遊、攝影、人生,在這時毫無違和地彼此呼應。

印度
印度。圖片提供/田定豐

在美濃,他曾天真的幻想著色彩滿滿的紙傘,拍起來一定很美,但實際踏尋當地後並不是這樣,原來那些都是經過安排的場景。此時,一位73歲畫紙傘長者告訴他:「我只是想要保留客家文化。」幾個字的震撼,猶如醍醐灌頂的啟發讓田定豐豁然開朗,「我這時才懂得什麼叫做文化,自此後我更要好好拍」。

台江國家公園四草綠色隧道
台江國家公園四草綠色隧道。圖片提供/田定豐

後來,他在台南四草,拍下綠蔭隧道,透過電視節目《小燕之夜》播出後,打響了此地名號;在汐止新山夢湖拍下的照片在《大學生了沒》曝光後,夢湖立刻成為網美聖地,這些都是他始料未及,卻也活生生見證旅遊因行銷而改變的傳奇,也意外催生了四草、新山夢湖這兩個爆紅景點。除此之外,田定豐的旅遊不再只有輕鬆、奢華,他也會去走不舒服的地方,一反過去吃好住好的模式,改採近乎苦行僧的探訪。

天堂與愛 就在眼前

他在西藏的可可西里,當地沒有蔬菜,茹素的他靠著從台灣帶去的泡麵度日;簡陋屋舍寒風刺骨,他窩在睡袋內輾轉難眠;然而,這些磨練就為了等聖母峰晨起的第一道陽光,「凌晨4點多在零下10℃架好相機,就為了這張照片,很辛苦,但,這就是天堂!」

西藏
西藏。圖片提供/田定豐

有次,他在印度菩提迦耶,一位小孩盯著他手上的飲料,田定豐起了惻隱之心,把飲料給小孩,沒想到這位小孩大聲叫喊他的弟弟,讓弟弟先喝,「當下,我好感動,這就是愛!」

印度菩提迦耶的感人兄弟情
印度菩提迦耶的感人兄弟情。圖片提供/田定豐

「旅遊,不是當地景色有多美,而是當地人心,看過再多的景物,最後還是回到人的身上」,旅遊因年紀、心情而蛻變,從早期的感官享受、昇華成體會生命的改變,「旅遊最有意思的,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下,讓心打開;而在重新省思每一張照片的意境時,我發現我的觀景窗,也已經變了」。

田定豐持續走下去,因為還有很多未完的旅程版圖,更知道這些旅程是他更有厚度的人生滋養,「透過旅遊,在記錄自己人生的旅程,而攝影就是最好的紀錄」,言簡意賅,卻也意義深長。

田定豐 Profile
新聞圖片
曾任唱片公司宣傳,一手打造陳淑樺、張信哲等多位歌手的亮眼宣傳,後來創辦種子音樂唱片公司,旗下簽有吳克群、光良、許茹芸等二十餘位歌手。以攝影開啟第二人生的他,同時也是茹素多年的蔬食倡議者,秉持「一週即使吃素一餐都好」的信念,樂意成為葷、素食者之間的橋樑,並有《豐和日麗攝影詩集》、《豐蔬食》等多本攝影與蔬食著作。

撰文/劉育良
編輯/吳丁江
圖片提供/田定豐
版權說明/欣傳媒網站專屬圖文.非經授權請勿使用與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