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T細胞抗Omicron機轉、疫苗抗體有效嗎? 專家說分明

NOW健康/ 2022.01.20 17:00
新聞圖片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持續兩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剛好滿2年的今天,面臨的是:Omicron變種病毒自去(2021)年底爆發全球疫情。Omicron傳播快速,雖重症與死亡率不高,各界仍擔憂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是否會因為Omicron病毒而失效。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綜整相關尚未同儕審核的預印本研究,指出:不同研究多認為,人體由疫苗或感染病毒獲得的T細胞免疫反應,並沒有因為Omicron變種病毒而受到太大的影響,表示人體曾打疫苗或受新冠病毒感染後,仍帶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強調,除了觀察血清中對Omicron的抗體濃度高低,疫苗引起的T細胞免疫反應也能幫助評估疫苗的效果。


抗體為何變差 原因在此


Omicron變種病毒不但在西方各國造成高確診量,也讓全球提高警覺。科學家在2021年底初步用施打疫苗的血清做測試,發現這些血清對Omicron病毒的抗體反應有下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教授黃麗華解釋,疫苗產生的抗體對Omicron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是Omicron病毒在棘蛋白上產生多處突變,使棘蛋白結構改變,抗體不再能結合棘蛋白結構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黃麗華表示,T細胞辨識的不是棘蛋白結構,而是呈現在細胞表面上的小片段蛋白質,沒有受到太多Omicron病毒突變的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疫苗引發的T細胞仍可辨識被Omicron病毒感染的細胞。黃麗華提醒,若未來病毒的突變持續增加,呈現在細胞表面上的小片段蛋白質受到更多影響時,T細胞反應有可能也會隨之降低。


不必失望!碰上跑得快的Omicron T細胞效果仍佳


美國哈佛學院隸屬的醫療中心(BIDMC)與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今(2022)年1月3日發表預印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屬於腺病毒載體的嬌生疫苗,還是mRNA性質的BNT疫苗,都會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產生T細胞免疫反應。實驗後發現原先對原始病毒株有效的T細胞,仍有82%至84%對Omicron變種病毒有效,不會因病毒變種而完全失去保護力。


南非開普敦大學研究團隊去年12月28日發表的預印本研究也有類似結果。雖然Omicron比起Beta和Delta變種病毒有更多的突變,但是引起T細胞的比例、免疫反應等,仍然跟原本的武漢株類似。研究也發現,曾感染或打過疫苗的人,T細胞對Omicron病毒棘蛋白產生的免疫反應仍有70%至80%,可見Omicron病毒無法完全逃避免疫系統的偵測。


打哪支疫苗最好? 解析看這裡


南非開普敦大學還比較南非大流行的四波新冠病毒,分別是武漢病毒、Beta、Delta和Omicron病毒感染的T細胞反應,研究發現不論感染何種變種病毒,T細胞對病毒不同蛋白(如 S、N、M)的反應程度都差不多。即使因為免疫逃脫,使得許多接種過疫苗的人仍感染了Omicron,這時疫苗所引起的T細胞反應仍保留70-80%,以致較不易引發重症。


另一篇美國聖地牙哥拉荷雅免疫學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和義大利熱那亞大學等研究團隊,於12月28日發布預印本研究,也顯示現有疫苗仍具保護力的研究結果。研究指出,施打兩劑疫苗(BNT、莫德納、嬌生、Novavax)對抗包含Omicron在內的8個變種病毒,仍能保留大部分(83-85%)的輔助T細胞和殺手T細胞免疫反應,對抗不同變種病毒時可發揮重要的作用。不過,此研究尚未追蹤自然感染者T細胞的反應與接種疫苗者是否相同。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顧正崙指出,這三篇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mRNA疫苗(莫德納、BNT)或是腺病毒疫苗(AZ)在誘發中和抗體濃度上能力差異很大,但都可以有效活化T細胞免疫反應。另外,突變病毒雖然能有效逃脫中和抗體,造成感染,但是T細胞免疫反應對於Omicron在內的突變病毒,還是非常有效。顧正崙表示,這些研究解釋了為什麼Omicron病毒造成打過疫苗後的人得到突破性感染、感染人數大幅上升,但住院或重症的病人人數沒有明顯上升,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T細胞免疫。


顧正崙強調,現有的疫苗就足以提供很好的T細胞免疫力,雖然不能預測未來,但是有理由相信不管新冠病毒怎麼變,疫苗與T細胞免疫系統的通力合作下,就算有感染,也會及大幅度的減少重症的機會。


T細胞防範感染能力 待未來數據證明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楊宏志也認為,疫苗誘發的T細胞免疫力有助於抑制突變的病毒株。但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和抗體與感染保護力之間的關聯性很清楚,但目前關於T細胞免疫力的測量與病毒保護力之間並未有一致的標準。楊宏志提醒,這些研究測量到T細胞交叉反應,因此推估可能T細胞有防止病毒感染的能力,這只是根據學理的合理推測,但未有直接的實驗證據支持,所以仍要等待之後更多數據來證明。


目前疫情快速變化,既有的科學研究步驟迫於全球局勢,也會加快發表速度。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這三篇預印本研究都尚未經過同儕審核,樣本人數都不多,也沒有涵蓋全部的現有疫苗廠牌。每一份研究中,施打疫苗的人兩劑間隔時間不一,平均年齡也有差距。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即使預印本的研究存在研究限制,還需要更多經過同儕審核的研究證據,進一步幫助我們找到T細胞免疫能力對抗不同變種病毒的關鍵。這些初步的研究結果均認為,T細胞是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重症的關鍵,可見因疫苗或感染而保留的大多數T細胞反應,仍可能作為對抗不同變種病毒的重要防禦方式。《自然》期刊於今年1月14日發布的研究也顯示類似的結果,在施打BNT疫苗兩劑之後對抗Omicron病毒時,辨認棘蛋白的T細胞,無論是輔助T細胞或是殺手T細胞,仍保留和對抗原始的武漢病毒株時相同的功能和表現。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