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世界進路:繼續極化還是轉向聚合化?/王海良

台灣好報/ 2022.01.19 10:51
新聞圖片 王海良(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我們經歷過世界的多極化,也希望世界繼續多級化,但當今世界既有可能以兩極化取代單極化,也可能出現中美俄三極化,但也不能排除非極化或稱無極化,而非極化的表現形態很有可能是聚合化。

世界的極化與非極化
無共識的極化。隨著中國高速發展、實力劇增、地位提高,關於中美兩極世界的提法、說法及論述幾乎鋪天蓋地,而中國依然表示要推動世界的多極化。無論是兩極化,還是多極化,中美兩國都在其中,兩者應該區別不大。然而,美國官方卻認為區別很大,在前者中,中國地位太高;在後者裡,美國地位太低,美國當然不喜歡這兩種力量結構。它不要多極化,更不接受與中國平起平坐的兩極化,更想要單極化。不過,單極化世界正在成為過去,世界多極化既沒有消失,也沒有定型,包括俄羅斯、歐盟甚至日本在內的重要力量都不能被排除在外。所以,對世界的極化,其實各方是沒有共識的,也不存在一種壓倒其他認知的極化學說和立場。

非極化與聚合化。既然在世界的極化問題上沒有共識,是不是可以說世界是從過去的極化如多極化變成非極化了呢,難道世界扁平化了嗎?由於大國和超級大國的存在,以及截然對立的意識形態的作用,人們不太相信世界無極、不在極化,似乎不太習慣世界非極化。筆者認為,世界可以不是極化的,也可以是極化的,這取決於人們對世界力量發展和分佈的認知方式。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客觀情況,就不難發現,取代極化的是力量的某種聚合化。

聚合化也可以直觀地稱為板塊化,即全球地緣政治分成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陸半球與海半球。一個基本依據是,隨著英國脫歐、美國從海灣收縮、美軍撤出阿富汗,以及北約東擴的實際流產,美國主導的西方力量基本上從亞歐大陸退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海洋戰略。美國傳統的兩洋戰略也變成了新兩洋,即大西洋-太平洋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取代。即使是美國及西方的新海洋戰略,其重心也從北大西洋轉移到了南太平洋。不然,英法德的軍艦為何要不遠萬里開到南海來?三國聯盟、菱形四邊、五眼觀海,不都是其表現嗎?

這種聚合化是兩大陣營的表現和新冷戰的預兆嗎?現在還不能斷定,除非潛在的兩大陣營一定要通過結盟和對峙,重蹈冷戰的覆轍。筆者相信,冷戰的破壞之嚴重、代價之高昂、教訓之深刻,一定會對決策者們有提醒和阻攔作用。後冷戰的政治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結果,也告誡決策者們,新冷戰打不得,基本上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近乎兩敗俱傷。所以,力量的聚合化不一定意味著形成對壘格局,導致新冷戰。

美國宣導的世界三級化
念念不忘俄羅斯。最近美國政府高官提出,應推動世界的中美俄三極化,甚至暗示可以搞個新雅爾塔協定,重新劃定大國勢力範圍。這令人意外,但也並讓人驚訝,因為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持續打壓俄羅斯三十年了,不應該希望俄羅斯繼續做世界的一極。但考慮到俄羅斯的客觀情況,尤其是其地緣條件和軍事實力,無視俄羅斯全球地位是違反常識的。所以,美國的這個政治舉動很值得玩味。

並不單純的動機。美國為什麼突然熱衷於構建中美俄三極化世界呢?筆者以為,美國有深層戰略考慮。第一,同等重視中俄兩大力量,中國綜合實力第二,遠超俄羅斯,但俄軍事實力第二,領先於中國。第二,以中國為首要對手,則須對俄克制些,抓主要矛盾的思維是正常、務實和明智的。第三,防止中俄走得更近,尤其要阻止中俄由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升級為正式的軍事同盟。第四,美國全球戰略還在調整中,其重心從海灣和黑海向東轉移到台海和南海,並計畫長期在印太特別是西南太平洋圍堵中國。為此,美國希望俄羅斯的力量不向西南太平洋移動,最好呆在原地,也不要太關注東海、台海、南海乃至印度洋。

中俄力量的聚合聯動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在筆者看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意涵與資源都很豐富。1.中俄是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意義上的友好互助鄰居;2.中俄關係基於平等和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基於互不干涉內政的國際準則;3.中俄基於和平發展的經濟互補互助互惠、利於人民、頗具潛力;4.在軍事安全領域,中俄讓對方感到安全並對亞洲的安全負責;5.中俄不結盟,但在國際政治和秩序中是大國協調的典範,這種大國協調本應包括美國等大國的;6.中俄帶動相關行為體共同塑造新亞歐大陸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板塊,而非傳統勢力範圍;7.中俄對世界戰略穩定負有責任、有所努力、有正面影響,在這方面美國遲到了;8.上述情況基本上決定了中俄不猜疑、不分立、不對立的大國關係,不以兩極的身份相處,故不存在純粹的中美俄三極化的主觀與客觀可能性,這意味著全球力量動態要求改變對世界政治的思考框架。

中俄對世界的影響。作為兩個大國,中俄都對世界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劃分為四個方面:第一,中國的影響;第二,俄羅斯的影響;第三,中俄相互的影響;第四,中俄的共同影響。中國的影響主要是經濟影響和政治影響,其次是外交影響和文化影響。俄羅斯的影響主要是政治影響和軍事影響,其次是外交影響和文化影響。中俄相互影響主要是中俄互為好鄰居、協作者、支持者,這對雙方的生存、發展和繁榮,對兩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幾乎難以想像沒有這一關係對兩國會有多大負面作用。中俄的共同影響不僅是亞歐大陸範圍的地緣概念,也是全球性的政治概念,包括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中俄印外長會議機制等在內,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極化不敵聚合化
美國的離間企圖。遠的不說,僅冷戰的教訓對俄羅斯和中國都很深刻,即使是過去三十年的後冷戰經歷也充分表明,美國在遏制強大對手方面,是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這個目的就是消滅異己,獨霸天下,消滅不了,也要削弱之。因此,美國的世界三級化建議,明顯暗藏著離間分化中俄,防止兩國緊密聯合並走上正式結盟道路之目的。對此,真正明白的政治家、外交家、觀察家是不會看不透的,中俄兩國也斷不會受其蠱惑。

中俄聯合的動因。中俄聯合不能簡單地從實用主義視角看,而須在合理、客觀的多維架構中看。第一,地緣戰略的動力是中俄聯合的最大動因。兩國共有漫長邊界、背靠背的安全需求、廣袤的領土幅員以及眾多鄰國,構成了亞歐大陸兩大支柱,合則兩利,分則不利,鬥則俱傷。兩國的團結聯合基本決定了亞歐大陸整體的和平穩定,外部力量很難輕鬆撼動。第二,地緣經濟的動力是中俄聯合的重要基礎性動因。中國經濟力強、資金充裕、人力充沛,俄羅斯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能源尤多,雙方經濟互補性強,交通便利,互通有無,互惠互利。第三,世界政治的動力是中俄聯合的合理動因。這包括兩國在維護全球和平與戰略穩定,在聯合國共擔責任、通力合作,在東西力量互動的取向、國際體制的改進和國際秩序的維護等方面的協調合作。第四,世界文化的動力是中俄聯合的文化動因。中俄都身為有獨特文明的大國,都主張文明平等、文明互鑒、文明繁榮,這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共存和世界文明的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不認為世界兩極化是必然的趨勢,也不接受世界單極化,而對世界三極化則持懷疑態度。基於對全球力量變動的觀察,基本上認為,世界可能走向無極化,代替極化的是力量的聚合化,其地緣政治上的表現是板塊化。但力量的聚合化和板塊化並不會完全複製冷戰期間兩大陣營對峙和兩大軍事集團對抗的模式和態勢,而是可能呈現一種全新的模式和態勢。


【更多新聞】

  • 宦海浮沉韓國瑜復出(之五)~順從初心?捍衛尊嚴?/宋艾克
  • 臺灣問題本質:你把她當親人她把你當仇人/喬新生
  • 宦海浮沉韓國瑜復出(之四)~橫空出世問鼎高雄/宋艾克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