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王連晟藉混沌邊界 探討人類心智與機器運算的交鋒

民生@報/ 2022.01.17 10:18

【文/陳小凌】2018年「臺北美術獎」首獎王連晟延續創作的脈絡,1月15日至4月17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探討資料與運算所築構的網路系統,在人工智能發展下所形成的複雜且龐然集合體,如何感知及回應世界,並進一步探問此混亂/隨機/有機的系統中形塑未來的關鍵變因。

 

「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展場。北美館提供。

 

展覽靈感來自「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指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從看似毫無關聯、無跡可循,最終仍有機地形成某種秩序與規律;該理論用以探討如動態系統中,須用整體、連續的網絡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在全球大數據與機器演算共構的複雜系統下,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深入於生活的各種層面,王連晟將當前與科技緊密的人類社會視為混沌,試圖捕捉其中的意志與權力關係,並藉由個展描繪人類與科技互動、學習與增長的邊界景觀。

 

展覽包含5組自動運行的裝置作品,分別為《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森林》、《工蜂》、《人造瀑布》、《召喚者們》及《均等計畫》。作品關注全球化科技時代的困境與可能的突破,包含廢棄物和循環經濟、虛擬和現實、人工智能與資本主義的協作與制衡、機器中介社會的狀態、人機權力關係等,試圖激發觀者的問題意識並延伸討論。

 

「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展場。北美館提供。

 

《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森林》是由搜尋關鍵字所得的大量網路圖像,透過程式辨識與校正而成的動態影像,討論人工智能、集體意識和身體感知的關係;《工蜂》由數架無人飛行器組成,不時起降如同自然界的蜜蜂,採集展場的隨機資訊,同時影響其他作品運行,象徵源於政治或利益目的之數位監控。

 

《人造瀑布》由一座PLA(玉米澱粉樹酯)經3D列印製成的爆米花瀑布、運轉的機器和循環輸送帶呈現常見的工業景觀,藝術家把可食用的基改爆米花作為包裝緩衝材料,提出實踐循環經濟的可能。

 

「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展場。北美館提供。

 

《召喚者們》藉由手機搜尋與宗教相關的網頁文字,於兩支相向的手機間放置鐘擺式感應裝置,如數位時代的降靈會儀式般,隱喻日常人們以共享資訊內容為彼此指引,進而構成「真實」;《均等計畫》表現證券交易所的縮影,提供觀眾下載可對個股現象做某些預測的程式,並經由機器學習和使用者反饋,探索人性與人工智能介入資本市場的未來。

 

王連晟指出,科技如黑魔法般輔助文明進展,實踐社會創新的同時,人類未來景況卻越來越難以預料。本次展覽提示在科技與人類彼此交纏並擴大的意識邊界上,對於生活中的各種數位互動,乃至於種種權力的讓渡,都應深入思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