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可可脂含量逾35% 正名巧克力新制元旦上路

客家電視台/胡吰誌 范修語 林柏均 綜合 2021.12.31 12:05

「只溶你口,不溶你手」,這句巧克力廣告大家耳熟能詳,不過香甜好吃的巧克力,其中添加的成分,恐怕帶你一步一步落入甜蜜陷阱,重點就在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國際上規定巧克力中,可可脂含量超過35%者,才能稱為「巧克力」,否則只能稱作「糖果」,臺灣將在2022年1月1日起,跟進實施巧克力正名規範。 琳瑯滿目巧克力,香甜又順口,大人小孩愛不釋手,不過你是否關心,吃下肚的巧克力,裡面的「可可」究竟有多少。 民眾:「(都買哪種的巧克力),77乳加還有什麼金莎這種的,(不過其實你有看過包裝背面?),(它是用什麼做的嗎?),沒欸。」 民眾:「有些品牌,日本的明治那個也會吃這樣子,不大,以前不大會注意欸!」 魔鬼藏在細節裡,翻到巧克力包裝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有糖、奶粉、完全氫化棕櫚仁油,製造商考量成本,同時又要追求巧克力吃起來絲滑順口,大多會以價格較低廉的植物油,取代成本高的可可脂。 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技士 林啟弘:「棕櫚油或椰子油,它的這個,這個價格跟產量,它可以很大量來做生產,吃多了這個氫化油脂,會造成我們這個心臟血管的,一些這個油脂的累積。」 營養師 高敏敏:「注意營養成分,其實在買的時候,大家不妨留意,就是直接轉過來看一下,背面的營養標示跟成分,這個成分呢,愈往前呢,代表它放的東西是愈多的,所以簡單來說,如果你第一個排行看到的是植物油,欸這可能就是油代可可脂下去製成的,而不是純的可可脂。」 「現在我來向你,來採收這個可可果實。」 製造巧克力,原料要說到這個,長得像木瓜的可可。 屏東可可業者 山哥:「可可果實,我們的巧克力都是用這做出來的呀!」 可可脂滴滴珍貴,如果巧克力沒了可可脂,還能算是巧克力嗎,2016年衛福部食藥署曾訂定公告,「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當時只對於不含內餡的,黑、白、牛奶巧克力,如果添加植物油取代可可脂,超過產品總重量的5%,只需在品名前標註「代可可脂」,像這包巧克力上以括號標註出來,可可脂中添加植物油,但其它更多的是像民眾,常吃的堅果巧克力或含餡的,甚至各式各樣造型的巧克力,市面上有高達9成都不受規範,包裝上看不到有任何加註說明。 監察委員 田秋堇:「萬一有一些不良的商人,他用這種巧克力香精,混合了這個咖啡色的色素,他說他是巧克力,這你真的拿他沒辦法,這些可可含量非常非常少的假巧克力,我覺得這個,消費者不應該受這個欺騙。」 食藥署2021年3月祭出新規,遵循國際規定,只要植物油含量超過5%,就不能再叫巧克力,必須加上「風味糖果」四個字,改名「巧克力風味糖果」,2022年元旦開始實施。 記者 胡吰誌:「明年1月開始,巧克力商品命名就會變嚴格,像這個巧克力麵包,還有這巧克力餅乾,如果可可含量沒有超過一定標準,就不能叫做巧克力餅乾。」 不管是巧克力抹醬、糖漿,總可可固形物至少須達5%,或可可脂至少要有2%,但問題來了,新規範上路後,業者會如實標註嗎,還有主管機關又要如何稽查,否則規範流於形式。 監察委員 田秋堇:「但是呢,我擔心的就是,你做了這些新的規定,你如何去稽核,上路之後,隨著這個整個執行的狀況,我們會繼續追查。」 只要是2022年1月1日後生產的巧克力,都得按照新規定標示名稱,除了用多少得寫清楚標出成分外,植物油含量超過5%的,就要加上「風味糖果」四字,民眾是真的要吃巧克力,還是淺嚐味道、吃「風味」,謹慎挑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