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及伴隨而來的彰化都,都只是「選舉利益的包裝」。要真正提升競爭力,應該朝向都縣(市)平權,並將中央的權力及財稅下放,形成全國各縣市及鄉鎮市區,由下而上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創稅的風氣,台灣自然能夠振興經濟向上提升。七都八都九都,不如財稅共享!(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四大公投小英政府逆轉勝後,隔天12月19日,立即召集府院黨及各派系領導人商議,加碼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直轄市,並不排除第8、9都。著手推動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修正案,該條文原來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將其中的「且」改為「或」字,讓中央政府推動升格直轄市的權限鬆綁到無限擴大。
黨內正國會及英系、湧言會(海派)均不買單,認為是柯建銘個人的主張;其中包括正國會林右昌大基隆市的主張,以及陳明文訴求「都縣平權、國民平等」等不同意見。但以老柯領銜的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修正案,本周五(12/24)即將付委。面對黨內意見分歧,蔡英文12月22日下午在民進黨中常會中,正式公開表態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並「希望黨公職支持這個案子」。看來蔡英文一錘定音,應該有把握説服正國會及英系、湧言會。
一、合併升格真能提升競爭力嗎?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中常會表示:「作為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規模、量能,強化台灣關鍵產業的發展,是滿迫切的問題;既已經發動修法,就必須讓修法順利完成,希望所有中常委、立委支持。」
不過為了高科技重鎮的產業競爭力,而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其實只是「政治包裝的藉口」。「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規模、量能」,最重要的不是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而是「中央政府的權力財稅應該下放」,讓地方政府有更大的權限及財源可以做事。
目前台灣是一個中央集權集稅的體制;不但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國科會開發管理,許多工業區或科技園區也都由中央政府經濟部開發管理。地方政府有心開闢工業區或科技園區,其環評、使用分區變更,權限均在中央政府。所以高科技的產業鍊的基礎建設完全是中央權責,跟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完全無關。
筆者在台南縣長任內,打破縣市政府未曾自己開闢工業區的前例,由縣府自行開闢了三個科技園區,面積約650公頃。同時以創新的浮動分區開發模式,報編、開闢910公頃左右的南科特定區,成為今日著名的南科台積村。證實地方政府也有能力開發大建設,不需要靠中央政府,也跟升格直轄市與否無關。
但就算地方政府有心招商引資、開闢工業區,但跟地方經濟、就業相關的營業稅、所得稅,卻全部歸中央政府所有。地方政府等於平白為中央政府打工而已。所以「地方政府治理規模、量能」無法提升的關鍵,並不是沒有升格為直轄市,而是中央政府集權集稅體制。所以應該優先解構中央集權集稅體制,讓中央權限下放地方,財稅下放地方(例如營業稅、所得稅,改由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而不是再推動第七、八、九都,重蹈2009年馬英九的覆轍!
二、為一黨之私修法:
蔡英文表示:「知道社會各界、黨內希望在這個議題上能夠有進一步的討論,以及除了新竹縣市之外,還有一些縣市能夠被考慮,但考量時間,現在已經成案的法案,能夠儘速通過。」
蔡英文的意思說穿了,就是考量明年選舉時間緊迫,希望法案能夠儘速通過。顯然就是為了林智堅明年能夠繼續參選而量身打造。只是為了民進黨明年選舉利益考量,而修改地制法。不是為地方制度合理的改革(包括合理的國土規劃及行政區劃及財政收支劃分、都縣平權、國民平等),而是擴大紊亂台灣地方自治體制,以及直轄市與一般縣市的不平等。
三、六都實踐大開民主倒車:
而且六都實踐11年,表面上升格直轄市預算分配增加,但地方公務人員的官階、職等、編制均提升擴大,人事費用也大幅提升。六都增加了一萬三千多名公務人員,预算每年新增730億元。所以增加的經費還是被増加的人事經費侵吞掉了。對建設幫助不大。
而且升格直轄市強制廢除鄉鎮市地方自治,原以為減少一個決策層級,效率會提高。但事實正好相反;原來鄉鎮市公所可以自己做決策的,現在都必須送到市政府這一層來決定,決策流程拉的更長。
四、威權遺緒、大中國體制的地制法:
其實中華民國台灣現行地制法,仍然是大中國的架構。「省及直轄市」為第一層的地方架構(地制法第3條)。省之下再劃分為縣、市(省轄市)。但既然台灣省、福建省均已零預算,等於實質廢省。所以現行地方制度法未能務實以台澎金馬各縣市為第一層地方自治團體架構,而仍框架在大中國的「省及直轄市」架構
至於「直轄市」,其實是威權時期中央官派控制的體制。在歐美、日本等民主先進國家,均無此制度。目前全世界仍保有直轄市的國家,都是威權統治的國家。連韓國都在民主化後,於1996年將直轄市制度廢除,並以「廣域市」跟「道」立於平等地位。台灣目前已經廢除台灣省及福建省,卻還保留相當於省的「直轄市」,這是造成台灣目前地方制度紊亂的根源。
五、地制法修正,應優先建立都縣平權體制:
民進黨小英政府完全執政後,理應優先將具有威權遺緒及大中國架構「省、直轄市體制」廢除,回歸務實的「台灣的縣市平權體制」。既然大家都是直轄的縣及市,不宜再有直轄市比照省高人二等的不平等現象。
對於現有六個直轄市改為廣域市。並准許原直轄市合併前的鄉鎮市及區恢復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
六、權錢下放與國家競爭力:
藉高科技半導體競爭力而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及伴隨而來的彰化都,都只是「選舉利益的包裝」。所增加的財政分配,也會被公務員人事費用爆增而吞噬。而廢除鄉鎮市地方自治,不但效率不會提升,反而更官僚化更沒效率;城鄉差距更擴大,加速滅鄉滅村少子化。
要真正提升地方及台灣的國家競爭力,應該朝向都縣(市)平權,並將中央的權力及財稅下放。台灣應該學習德國,將跟地方經濟、就業密切相關的「營業稅」及「所得稅」,從目前的中央稅,修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由中央與地方各分得50%。縣市與鄉鎮市區再共享這50%。如此才能鼓勵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振興經濟、創造稅收。而形成全國各縣市及鄉鎮市區,由下而上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創稅的風氣,台灣自然能夠振興經濟向上提升。七都八都九都,不如財稅共享!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