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骨質疏鬆症患者當心高骨折風險指標「7中1」

三星傳媒/ 2021.12.22 00:02
(記者鄭賽梅/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四名,且伴隨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雖然骨質疏鬆症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也因此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導致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嚴重骨折後,可能導致失能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對家庭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20211221212731zoqa

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AACE)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為醫師(附圖)提醒:「全台約有130萬名民眾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僅20至30萬人接受骨鬆治療。近年骨鬆治療方式越趨完善,只要遵循醫囑,骨質疏鬆是可以被治療的。建議極高骨折風險族群要有開源節流的概念,先促進骨質生成以提升骨質密度再減少骨質流失,並持續回診接受治療,讓自己可以保有行動力自在生活,遠離骨折風險。」
  
七大指標找出骨鬆症患者中,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根據2021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若骨質疏鬆症患者符合下述其中一個條件,則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骨密度T值低於-3.0
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
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服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如長期類固醇
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FRAX®骨折風險極高患者,如10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30%、髖關節骨折風險>4.5%
 
戴醫師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無聲的疾病,建議骨質疏鬆患者可根據上述條件進行比對,若有符合其中一項即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治療指引建議此類患者可優先選擇接受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以快速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折再次發生,患者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療程。
 
骨鬆照護越趨完善 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
 
骨鬆藥物大致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及「促進骨質生成藥物」2大類,前者藥物為抑制蝕骨細胞作用,以防止骨質過度流失,台灣多數骨鬆藥物屬於此類; 戴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骨鬆治療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為主,但研究顯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後續再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以維持骨密度,特別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雙管齊下,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戴醫師最後的提醒:「對於有極高骨折風險的骨鬆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持續治療不中斷,只要遵循醫囑,骨鬆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健保給付有不同的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可提供患者選擇,若患者無法確定自己的病況是否適用,建議與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完成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療程後,也需與主治醫師一同擬定後續治療方案並遵從醫囑持續治療,才能有良好治療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發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