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在所有女性發生癌症的排名位居第一,死亡率位居第四。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醫師指出,台灣乳癌患者相對年輕化,乳癌中位數為 56 歲,在台灣的癌症中位數年齡為 64 歲,第一名為大腸癌 66 歲、第二名肺癌 66 歲、第三名乳癌為 56 歲,與前兩名有 10 歲的落差。
原因可能與女性賀爾蒙有關,同樣 50 歲的人,已停經者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對於同年齡的人來說,尚未停經者罹患乳癌的比例比較高。
另外,乳癌也有遺傳基因的可能性,例如美國女星安潔莉納裘莉就帶有乳癌的遺傳基因,因此檢測出後就預防性的於 40 歲就先切除乳癌。
亞洲乳癌患者死亡、發病率顯著增加
乳癌指的是乳房惡性腫瘤,而晚期患者如果需要治療可再分為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 陽性型、三陰性乳癌。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明燊醫師表示,亞洲乳癌患者死亡、發病率顯著增加,原因可能和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不過還要再調查。此外,也可能和種族有關,罹病者往往更年輕,這些也是造成「腦轉移」的危險因素。
HER2 乳癌若轉移腦部 中位數存活時間僅 26.3 個月
其中 HER2 的乳癌,除了會轉移到肺部等其他部位,還會轉移到腦部,還會影響到病患的生活品質甚至是生命,通常發生腦轉移時,醫師也會判定說病患需不需要更近一步治療,例如腦部手術、腦部放射線治療等。當出現腦轉移加上病情惡化時,就會改變治療方式。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醫師指出,乳癌患者中 HER2 基因的表現是影響乳癌預後重要的因素,大約有 20-25% 左右的乳癌患者的 HER2 過度表現。
「受到 HER2 過度表現的影響,腫瘤生長速度快,一旦復發時可能會轉移至腦部或肺部等器官,若被診斷為腦轉移,中位數的存活時間只有 26.3 個月。」
對抗腦轉移!新一代標靶藥物,延長 5.1 個月壽命
過去治療 HER2 陽性轉移性乳癌 (HER2 陽性晚期乳癌),第一線與第二線皆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但到了第三線因為健保適應症的限制,大多數患者只能選擇使用化療藥物控制腫瘤的生長狀況。
台灣在十月底正式通過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新適應症,用於已接受 2 種或 2 種以上 HER2 靶向療法治療失敗(三線疾病)的 HER2 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為患者帶來化療以外的藥物選擇。
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在總存活率、反應率、患者用藥後因為腦轉移而必須更進一步治療的比例,都比舊的標靶藥物更加優異,亞洲人的總生存期更是多出了 5.1 個月。
新一代標靶藥物治療 最大瓶頸為「腦部轉移處理」
馬偕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張源清醫師表示,目前HER2陽性晚期乳癌的標靶藥物治療,「最大的瓶頸是腦部轉移的處理,由於腦部特殊的 BBB (Blood Brain Barrier血腦屏障)構造,一般的大分子量標靶藥物難以通過,造成前線的標靶治療不容易控制腦轉移。」
後線藥物的使用上因為健保的限制,過去除了化療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治療選擇。患者與癌症病魔纏鬥時,常會發生後線無標靶可用的情況。對於後線病患來說,沒有更多的藥物可以搭配使用一直是 HER2 陽性晚期乳癌治療上的一大瓶頸。
新一代標靶藥物 副作用常為腹瀉
不過任何的藥物治療都可能會有副作用發生,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明燊醫師解釋,使用新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患者通常會在第一或是第二個週期出現較明顯的腹瀉,頻率大約為一週會有三天左右腹瀉,不過經過預防用藥後,可以避免嚴重腹瀉的發生。
另外,新的小分子標靶藥物還會造成手足綜合症、少數噁心嘔吐的狀況。不過經過新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能讓 HER2 晚期乳癌患者活得更好,甚至在 HER2 早期乳癌,也可以藉由適當使用新的小分子標靶藥物,讓患者病情更穩定、不要再復發。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乳癌的高復發與轉移關鍵竟與年齡有關!醫籲:成功對抗乳癌靠 3 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