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李本京深談花旗》伍弗韋茲 : 共和黨新保守主義派掌旗手

優傳媒/ 2021.12.20 23:56

伍弗韋茲的學術背景使他易為人注意,也易為人尊重,他的理論基礎充滿激進與爭鬥,引起了不少粉絲的支持,然而也製造了不少敵人。新保守主義思想因他而為高層採納,最終促成對伊戰爭,使得這一派人士高居顯要地位;然而也因伊拉克戰爭,擊碎了新保守主義派之堅固陣地。(圖/取自網路)

 

李本京(中華戰略協會副理事長)

 

前言》

 

拜登自2021年元月20日登基,轉瞬已近一年,就內政而言,實在找不出任何亮眼的成績。在外交方面則維持川普的反中政策,說白了,拜登的外交政策也就祇有反中這一項,例如單就其在2021年12月底所主辦之「民主峰會」而言,就是以反中理念為基底。翻看檢視其重要之外交活動,也幾乎均以反中為骨幹,例如年底之G7會議,其實不過一場反中會議。

 

從此也看出拜登之外交政策有三大主軸,其一為單邊強權(Unilateral Diplomacy),也就是說,在拜登領導下,美國搶到發言權,也搶到主辦權,聯合與國為輔,強為領頭羊是實。其二推動當年川普大聲主張之「美國第一政策」,繼續坐在國際霸權(Hegemony)寶座上。其三強調中、俄之對抗性,孤立中、俄於國際社會之外。美國之「五眼聯盟」,「印太聯盟」等均是針對中國而來。

 

這些超級侵略性之外交政策,恰與製造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之「伍弗韋茲主義」(Wolfowitz Doctrine)有關連。可以說拜登今日外交政策恰與「伍弗韋茲主義」之策略相似,伍氏國際戰略主要重點就是「單邊主義」,美式「世界秩序」,以及敵對共產國家等,均與「伍弗韋茲主義」有所雷同。

 

今日將「拜登策略」與「伍弗韋茲主義」相比,發現拜登並未走在「世界和平」道路上,而是與中俄進行「鬥爭對立」(Lethal Rivalry),是個「自由派戰鷹」(Liberal Hawk)。本文將據實列出「伍弗韋茲主義」與拜登戰略相似之處,以證明拜登為何是戰鷹之緣因。

 

伍弗韋茲(Paul Wolfowitz, 下文稱Paul)是當代美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學識超群,思想綿密,是一位精通數學的政學聞人。最主要的是他壯大了共和黨的新保守主義派(Neo-Conservative),成為該派之主要思想家。他的政見極為豐富,人稱「伍弗韋茲主義」(Wolfowitz Doctrine),也成為該派之中心思想。

 

他並且一手推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2003)。他在高中及初進大學時,是民主黨人,有著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他自稱是一個「自由戰鷹」(Liberal Hawk),然而他的好戰思維也會傷及他人(mishivous)。他在讀大學時極為崇拜雷根,遂即投入共和黨(按,雷根早年也曾是民主黨黨員),終身就是一名忠實的共和黨黨員。

 

Paul立志要竭盡全力,將美國推向世界霸主(Hegemony)之地位 (project US power across the globe)。Paul的言談及文章均顯現出他是一個標準愛國者。在他的心中,美國就是第一,國力第一,軍事第一,財富第一。他的愛國思想表現在他的言行中。這些不凡的思維,注定他一生處在爭議的中心。

 

由於他推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使他成為反戰人們心目中的「戰爭販子」(war criminal),一時之間惡評如潮湧。然而也因為他的鷹派理念,使他成為全球好戰份子的偶像。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是思想大師還是學術騙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他。本文將以最客觀的態度來審視他這多采多姿的一生。

 

伍弗韋茲思想之淵源》

 

Paul對美國政治最大的衝擊就是,加強了新保守主義之聲勢。然而也因為他的影響,共和黨的新保守主義派在2020年中期遭到嚴重的打擊,至今仍未能恢復其鼎盛時期之勢頭。他如何成為當代政治思潮之大師?居然創寫了「伍弗韋茲主義」,既為人稱頌,也為人鄙視。他如何成為一個有刺有角的好戰份子?他的家庭成員有無影響到他的成長?這就是本節所要述評的。

 

Paul之父Jacob十歲時即隨家人移民紐約,是以Paul就是道地的第二代波蘭移民。在希特勒殺害猶太人時,東歐猶太難民自然選擇了美國作為避風港。Jacob之鄉親多為納粹所殺害,是以Jacob從小即痛恨納粹。希特勒雖然隨著二戰終結而死亡,然而在Jacob心中之陰影是無法去除的,這種難忘的恨意,也傳給了Paul。

 

由於蘇聯在冷戰時期強納波蘭為附庸國,並對此一東歐國家強暴壓制。Jacob心中又有了一個新的死敵,那就是共產國家。Jacob家教嚴謹,Paul幼時不但努力向學,並受到嚴父之影響,而對納粹及共產主義恨之入骨。反共成為Paul的人生職志,他的反共理論隨之成為他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

 

Paul高中時期功課特優,獲得Cornell大學四年獎學金,並得參與唯有功課優秀學生始得參加之The Telluride Association。自此他即在大師級教授指導下發展出一套政經思路,進而彙結為「伍弗韋茲主義」。

 

Cornell學業結束後,轉往芝加哥大學(Chicago),在那裡他仍受到大師級教授之提携。Paul在政治學之外努力研究數學,他認為唯有精通數學才能在政治學上有所領會認識,他也開創了政治與數學共同專研的途徑。

 

在他拿到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很快就受到共和黨大咖們的注意。然而也有反對他的人士認為Paul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美帝國主義者」(American Imperalism)。他也從此全心全意將美國推向世界霸主(Hegemony)的永久地位(Pax-Americanism),反對他的人則認為他在傳播「邪惡的理念」(bizarre conspiracy theory)。

 

伍弗韋茲之尚武精神》

 

Paul的學術水準至為崇高,這都源於其父是這個書香世家的領頭羊,對Paul自然要求甚嚴。事實是,Paul就是有愛好讀書這一好習慣。不但如此,他也熱衷於學習外文,他出使印尼時,潛心學習印尼文,這一來他就有了5種語文能力(英、法、德、阿拉伯、印尼),這種語言天份在大咖中並不多見。

 

他對核武問題最有研究。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中東地區核武擴散問題》新聞圖片文中所言就反映出他對中東核武之保守觀念,他一生贊同以色列強軍經武,却堅實地反對以色列發展核武。這個例子說明他屬於美國保守外交政策的主張者。

 

他對共產主義恨惡萬分,於是就推出反對中、俄之政策。為了執行領導各國共同起而反共,他主張健全美國武力等級,務期美國永居「霸主」地位,因為這才是團結全世界反共力量之基石。

 

Paul自稱為「冷戰時期自由派」(Cold War Liberal),對他有意見者則稱他為「投機現實主義」(Speculative Realism)。但是嚴格來說,筆者不認為他屬於這一類,季辛吉才是地緣政治學者。因為Paul醉心武力,所以是百分之百的「尚武者」。他一生期盼維持美國為世間武力最強者。在如此之心態下,他之成為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之推手(Chief Architect of the Iraq War)已就必然而然了。


伍弗韋茲主義》

 

1992年三月七日,紐時(N.Y. Times)首版登出了一則獨家消息,有關國防部編輯的新冷戰戰略(A New Post-Cold War Strategy),是國防部洩露的重大新聞。此草案之要點如下:

 

蘇聯解體後,美國仍應持續為世上唯一超強(Superpower status)。美國要造就「美式世界秩序」(U.S. World Leadership; Within the New World Order)。世界上唯一執行單一外交(Unilateralism)之國家,去除多元化國際體系(Multilateralism)。先發攻擊(Pre-emptive attacking)。俄國威脅(Possible Threat from Russia)。中東及東南亞可能之威脅(Possible Threat from Middle East & Southeast Asia)。

 

此一宣示引起世人注意,也引起部份美國意見領袖及政經觀察家不同之意見。認為這是一篇類似「帝國主義者」向世界挑戰之宣言,尤其以第一至第四項最為人所詬病。

 

各界反應激烈,甘迺迪參議員就直指這是美國帝國主義者在21世紀之謬論,「沒有一個國家會理會的」(…..no other nation can or should accept)。識者亦多認為此一草案不宜採納,也不應採納。然而事實是,其中部份主張就在不久後為白宮所採納。

 

小結》

 

Paul在2003年轟轟烈烈推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頓時之間他及「伍弗韋茲主義」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小布希在2003年拍板出兵伊拉克時,國會兩院均表支持,人們也鼓掌喊讚。然而當大家瞭解這一塲出兵大戲雖有英澳等國參與聯軍,却未得到聯合國正式支持,人們厭戰氣氛隨之增加。乃利用2004之期中選舉抛棄了共和黨,逼迫小布希停止對伊攻擊,伊戰推手的國防部副部長Paul倉促下台,防長侖斯斐(Donald Rumsfeld)也繼而下台。

 

Paul在2005年6月1 日被任命為世銀總裁,這是一個位高薪厚的位子,他則因犯了過錯於2007年6月被逼下台,結束了他這一生爭議不絕的公職生涯。他之所以遭世銀董事會迫其下台,是有原因的,其原因對這位大師級思想家是很沒面子的。

 

原來,Paul在世銀期間與同事Shaha Ali Riza談戀愛,她在當時正與丈夫協商離婚,而Paul則與妻分居。問題出在Paul以總裁身份予Riza高薪,居然較時任國務卿之萊斯還要高(Condollezza Rice)。董事會逼命Paul辭職,Paul雖表悔意,然大錯已鑄,祇得以此樁不名譽事件結束他這具有爭議性的公職生涯。

 

對Paul素有研究的密歇根大學教授Juan Cole就直率地批評Paul最會搞小圈圈,培養自己人(cronyism),他在世銀就犯了此一毛病。

 

Paul的學術背景使他易為人注意,也易為人尊重,他的理論基礎充滿激進與爭鬥,引起了不少粉絲的支持,然而也製造了不少敵人。他在工作上永遠積極,爭取發言權,常以其深厚之學術基礎說服他人。他的一生與共和黨有分不開的關係。

 

新保守主義思想因Paul而為高層採納,最終促成對伊戰爭,使得這一派人士高居顯要地位;然而也因伊拉克戰爭,擊碎了新保守主義派之堅固陣地。今天雖然失去往日光輝,Paul仍是共和黨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祇是不再有參與政治活動之機會了。

 

作者簡介

李本京,政大外交系,堪薩斯州大政治學碩士,紐約聖若望大學歷史學博士。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中美文經協會榮譽理事長。近著:《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