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有社交尷尬症,怎麼辦?用「6招溝通術」順利與人連結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2021.12.18 09:06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能跟陌生人說話」、「要小心和提防陌生人」,大眾早已習慣恐懼和懷疑陌生人,進而演變成不敢問路、不敢打電話訂披薩、不想出門社交。這使我們的社交能力退步,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然而,透過改變心態,開始與世界連結,或許是緩解個人和社會孤獨、孤立,加深歸屬感最好的方式。以下舉出「6大溝通術」與實戰案例故事:

用「6大溝通術」傾聽自己與他人

1. 第一次和對象說話,別再只會「安安、幾歲、住哪裡」
先陳述自己,再向對方提問,不要一開始就丟問題給對方。

2. 在聚會上認識新朋友,別起頭就問工作
先問別人喜歡做些什麼、或不做什麼,讓對方自在分享自己。

3. 一直想不到好話題,尬聊讓氣氛乾掉時
從普通的陳述句中聯想幾個好問題,讓無聊的對話變有趣。

4. 通勤遇到陌生人的問候、早餐店阿姨的招呼時
當別人問你今天好不好,我們要說出真實答案,打破「還好、普普」的既定劇本。

5. 如何建立優質和有意義的對話,讓雙方都能互惠
一段優質的對話,必須放下控制欲,任憑對話自然開展。互惠的對話關鍵在於,分享你的生命經歷或個人觀點,你越是自在分享,對方越會回饋更多。

6. 和敵對、政治理念不同的陌生人交談
承認對方在兩黨政治以外,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有從實際經歷出發的個人信念。唯有如此,才能進入爭議性的議題。討論的過程中,並不是要爭輸贏,也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

亞里斯多德說:「驚奇是哲學的源頭。」與陌生人交流,經常會帶給我們驚奇,帶來有力量的知識,一同以好奇、尊重、同理和傾聽,享受不期而遇的快樂、關注與關懷。何不現在就開始和不認識的人開啟實體對話框,跟陌生人交流、展示你的善意,也是最棒的生存能力!

與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相遇

想像自己是親外人士,你會如何度過這一天呢?

一大早出門,隨即踏入陌生人的世界。你要去哪裡呢?你是走路,還是搭火車,或者搭公車呢?看一看身邊的人,試著理解和關注他們,記得先把手機留在口袋裡、耳機暫時
拔下來。

你身邊有其他人嗎?看一看他們,提醒你自己,這些人絕非器具,也不是障礙物,更不是次級心靈。對別人展示好奇心吧!他們正在做什麼呢?他們要去哪裡呢?不要嚇到人家,只是展示你的好奇心,大概相距4、5公尺,就可以開始注視對方的眼睛。

注意看囉,對方有沒有在看你?有嗎?太好了,對他微笑,跟他說一聲早安。有些人可能沒注意到你,但是那些回應你,回報你微笑,以及對你說早安的人,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多。覺察你內心的感受,繼續往前走。

打破劇本吧!創造社交機會
接下來呢?買杯咖啡?當然囉!該提些什麼問題呢?還記得買咖啡的時候,社會規範和效率至上都會妨礙人與人的連結,唯有社會摩擦可以創造社交機會。現在終於輪到你了,咖啡師和你打招呼,他說「你好嗎?」這表示他在照著劇本走。那你就要打破劇本,花一點腦筋,忠於自己的感受。

你聳聳肩說:「如果總分是10分,我會給6分半。」然後反問他,注意看,他一定會順著你,可能回你7分半,你就順著他的話,「我也想要7分半,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你從他給的建議,可以看出他的為人,以及他給人什麼感覺,更何況你還徵求他的建議,這本身就是恭維,可見在你的心目中,他不只是沖煮咖啡的機器而已。

此時,如果後面還有人排隊,你就感謝他的建議,拿了咖啡就走,但如果你後面沒有人,那就盡情的聊吧!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收尾,那就實話實說:「我該走了,真開心可以和你聊天。」這句話準沒錯。

有恐懼很正常,但別阻礙你的好奇心
你怎麼去公司?如果你開車,很抱歉,你的選擇有限。如果你搭公車或火車,你真是幸運!只不過,你想到要和別人聊天就嚇得半死。你擔心別人拒絕你,或者你不太會聊天,又或者你沒什麼好聊的。你也怕觸犯社會規範。這些恐懼再自然不過,完全可以理解。

你搭上公車或火車後,看一看兩旁,有位子坐嗎?還是要站著呢?無論如何,請試著與你視線高度相同的人聊天。如果你站著,硬要和坐著的乘客聊天,對方會感覺籠罩在你的陰影之下,或者有一種被你困住的感覺。當然也是可以,但小心可能會有一點尷尬。最好還是找坐在你身旁或站在你身旁的人聊天。

誰在你身邊呢?這時候要追隨你的好奇心了。有什麼東西吸引你的注意嗎?你喜歡他穿的外套嗎?你聽過或看過他正在閱讀的書嗎?這些都是你的開場白。提防人眾無知(大家對別人都有錯誤認知),別因為他們看起來不想聊天,就覺得他們不想聊。同時,你也要注意一些小跡象,如果對方戴著降噪耳機,正在閉目養神,那就放過他吧!

如果你感覺對方有意願聊天(多練習幾次,你就會有敏銳的雷達),那就來設立開場白框架,也就是招呼儀式,證明你是沉著冷靜的人,心理健康,不是來搗亂的。你可能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知道在火車上不方便聊天,但我真的很喜歡你的外套。」對方聽了說不定還在狀況外,你可能需要重複再講一次。

與人連結,世界就會變得更容易理解
如果此時對方有反應,你就繼續說下去。「我一直在物色新的外套,你可以告訴我在哪裡買的嗎?」說不定你們就聊起了外套。很好,你們建立了一點點連結。現在感覺如何?安心嗎?放鬆嗎?開心一點了嗎?有感覺到連結嗎?是不是比你想像的更順利?

你們可能還會多聊一點,別忘了寒暄只是入場券,讓你熟悉對方的存在,順便摸索該如何融入,你會找到彼此的共通性,或者發現「微乎其微的歸屬」,也許你們有共同的興趣,或者在你們聊外套的過程中,不經意知道對方的為人,那就乘勝追擊吧!

微微笑、點點頭、把對方說的話換個方式說一遍,或者複述一遍,然後再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為什麼會那樣?」、「你什麼時候發現的?」記住了,從一個人對待小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面對大事時的態度,小細節隱含了不少大學問。你可能從中汲取經驗,也可能獲得自己苦思不得的洞見讓你一輩子都記得那個片段,可能是某個畫面、某段話或某個觀點。你的自我擴張了一點,你覺得這個世界更容易理解、更容易駕馭,不再大得嚇人了。

當然,對方也有可能不想聊,那也沒關係,應該是累了、心煩或心存偏見,或者想要自己靜一靜。無妨,你就再接再厲。

給自己喘息空間,不用預設立場
待會中午用餐的時候,你不妨挑一個有座位、樹蔭或噴水池的小公園,這種公共間聚集了形形色色想放鬆的人,不像街道川流不息,倒像是人群聚集的小水池。這時候,你不用再設立開場白框架,因為這種放鬆的空間,並沒有禁止你和陌生人交談。

你與大家共享這個空間,彼此平起平坐。你身旁的人可能來自與你不同的群體,例如膚色不同、年紀比較大,或者身體有殘缺等。無論是什麼樣的差異,都可能讓你有點焦慮。你會擔心對話不順利,深怕自己說錯話,或對方會拒絕你。這些恐懼都是正常的,但是放下吧,才能繼續前行。

還記得三角關係嗎?如果你和對方看著同一件物品,或經歷同一件事情,就會形成小小的我們,產生小小的連結。比如你看著小孩正在打籃球,轉頭對旁邊的人說:「我以前也喜歡打籃球。」你們可能就會開始聊童年或運動之類的話題。再不然,學學英國人聊天氣,反正盡量具體一點,說一段完整的話,例如不要只說「天氣真好」,改口說「天氣真好,已經秋天了,真是謝天謝地啊!」這樣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你提到自己對天氣的偏好,你們很快就會聊到出生地,甚至開啟其他有趣的話題。

表露一點自我,關注非語言訊號
你還記得嗎?如果你表露一點自我,對方可能會跟進,說一些自己的事,這樣一來一往(前提是你拿捏好分寸,沒有說什麼不正經或奇怪的話),彼此的好感度和信任感會提升。務必用心傾聽,不要打斷對方說話,也不要分神玩手邊的東西。和對方保持眼神接觸,關注非言語的訊息,注意看對方的肢體語言,看他有沒有認可你或樂在其中,否則一不注意,就會誤以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或者誤以為對方聊得不開心。

想一想待客之道的傳統,如果雙方都覺得自在,那就是進展得不錯,不妨讓對話自然而然開展,敞開心胸來迎接驚喜。如果雙方建立特別良好的關係,不妨主動提一些問題,徵求對方的意見,不僅會更理解對方,還可以趁機解決你的煩惱。無論如何,徵求對方意見雖是一種示弱,但你非得冒這個險,因為對方通常會回應你。

你跟對方道別:「我該走了,很高興可以和你聊天。」事後回想你原本的期待,再對照這次互動的結果,你會逐漸上修你的預期,以後再遇到不同族群的人,可能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因為這種交流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這個影響說不定還會更深遠,從此你對其他族群的觀感會更正面(至少能夠和他們聊天),將對方視為活生生的人,甚至視為自己人,這就是你和整個社會的勝利!雙方因此更理解彼此的人生,你的人生也因此豐富起來。

你有什麼感覺呢?疲憊嗎?如釋重負?吃了定心丸?還是3者皆是?無論如何都是正常的反應。先休息一下,恢復精神,畢竟和陌生人交談挺傷神的,如果太疲憊,對話也不會順暢。如果你想要獨自靜一靜,那就儘管去吧!

有情緒很正常,但不妨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人累了,就聊不下去了。我再給你新的挑戰。去酒吧、市民大會或朋友舉辦的雞尾酒會,反正就是你覺得舒適的場合,如果現場有陌生人發表言論,你聽了火冒三丈,你可以充耳不聞,也可以選擇反駁回去,但選擇反駁回去之前,先給自己一個深呼吸。你心裡很清楚,如果硬要槓上對方,八成會引起雙方的互相叫囂,不僅沒意義,又精疲力竭,結果雙方的怒氣不減反增,還越發堅信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逞一時之快,到頭來也無法解心頭之恨。

這一次,你決定冒險,忍住自己想發飆的衝動,我知道這很難,因為發飆是人之常情。深呼吸,做好準備。你先開宗明義,坦白自己的立場,不妨套用對方對我方的負面刻板印象,緩和一下氣氛,例如「沒錯,我們就是功能性很低的共產黨,但是關於這件事,我覺得還有待商榷......」。不直接攻擊對方的論點、不質疑對方的動機,也不做任何假設,只是陳述自己的信念,而且並沒有說成無庸置疑的事實(彷彿是上天、大自然或超自然力量所命定的)。你把一切包裝成個人論述,例如「我發現......」,然後摻雜一點點你個人的故事,比如你為何會有這樣的信念。

你還記得嗎?如果硬要說一些論據,對方反而會反感,但故事可以吸引目光,因為故事會透露你更多的細節,對方就不會覺得你腦筋不好。向對方證明,雖然你不知道每一個答案,但你會試著理解,而且你已經盡力了;向對方證明,你對己方也是有異議的。當你這麼做,就是在為這次的交流定調。

現在把麥克風交給對方。為何對方會有現在的信念呢?對方平常是什麼樣的人?對方說的話有可能驚動你,讓你不禁想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但是千萬要忍住,保持好奇心,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但不要一副拷問犯人的樣子,比如:「有這種想法的人,連個學步車都騎不好,竟然還想要投票?」

反之,不妨試著問:「為什麼你會如此在意呢?」、「你父母親的政治立場呢?」這些問題是為了更理解對方,更貼近他們真正的立場,盡力展現你的待客之道,給對方充分表達的空間。他們曾經有過哪些經歷?有哪些新鮮事呢?

探險家精神,為你建立勇氣
隨著對話無限延伸,你的心情有沒有平靜一點?你不妨注意一下,當你感到自在時,想法會不會改變呢?立場會不會調整呢?對方有讓步嗎?你們不需要改變彼此的想法,畢竟只是短暫的相遇,根本不可能改變對方。

你只能期待互相理解,把看似對立的派系拉近一點距離,找到彼此都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再小也沒關係,再離題也沒關係,甚至如果找不到也無妨,至少你親自見證了,透過練習和自律,理性對話是有可能的,現在的你有信心了。你凝視過對方有意義的人生,雖然過程驚險,但你毫不退縮。你是探險家,不預設目的地的旅人,勇於和陌生人接觸,光是這一點就足夠了。

(本文摘自/社交進化:從突破陌生焦慮到擴展交友圈,打造更高的人際連結力/商周出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