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手」護築路工藝 耆老謝見祥獲榮譽步道師

客家電視台/黃文垚 新竹竹北 2021.12.17 13:41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在3年前開始提倡手作工法技藝,運用簡單工具就地取材,並由地方協會等單位推薦名單,參加榮譽步道師的徵選,昨天(16日)千里步道協會,就到新竹縣竹北市東海地區,為擅長䃗崁工法技藝的耆老,謝見祥先生進行紀錄片拍攝,並將在明年4月,頒發榮譽步道師證書給謝見祥先生。 「高排水(的䃗崁)較高。」 高齡95歲的謝見祥是竹北市東海里的里民,講解手作䃗崁方式,他從小就跟他的父親耳濡目染,以及實際的操作,為當地農民砌田埂的石頭䃗崁,他說䃗崁成敗的祕訣,就在排水角度問題。 榮譽步道師 謝見祥:「排水角度要多少,高的排水角度較遠,較低排水不用太遠,這個觀念。」 為了讓耆老手作䃗崁的工法,能夠繼續傳承,因此隘口社區發展協會,今年特別將謝見祥,推薦給千里步道協會,做為榮譽步道師。 竹北市隘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葉智昇:「我們社區跟豐禾子協會,提報給千里步道(協會),提報上去給謝阿公一個機會,給他傳承下去,他的(砌䃗崁)技術。」 千里步道協會創立的「榮譽步道師」,主要以古道,以及生態工法等領域的專家評比,並經協會委員們審查決議後,拍攝影像做成紀錄,做為未來學習參考的資料。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專案祕書 黃思維:「今天就是來做影像的拍攝,讓老先生師傅自己示範然後講解,然後讓我們把正確完整的一個工法,記錄下來,那後續大家要學習的話,也可以透過這樣子的方式,又有達到一個傳承的效果。」 榮譽步道師 謝見祥:「招待我講(䃗崁)要怎麼樣做,我老人家,我實在我也沒讀書,我是曉得講我自己的常識,這個文化。」 對於獲得榮譽步道師的殊榮,謝見祥老先生謙虛感謝,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千里步道協會則表示,預定明年4月,會在台北舉辦頒發證書表彰他的貢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