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西雅圖夜未眠(之六)/宋艾克

台灣好報/ 2021.12.17 23:30
新聞圖片 宋艾克

一個人,不論你出生在哪裡,所擁有的,都是全世界。能夠離開自己的家鄉,到任何國度去走走,可以是讀書,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移民,即使只是一個短期的觀光旅遊,這樣的經驗都足以幫助我們打開眼界,了解更多的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

其中,出國讀書,就經常是踏出國門,體驗不同人類生活的第一步,確實是值得鼓勵的一樁好事。但是,以到美國求學為例,華人的孩子究竟幾歲才是最適合出國讀書的年齡?顯然,孩子只一心想著要找到一間學校的入學許可,可以順利出國就行;而做父母的,則是得到處張羅,考慮手邊的儲蓄,夠不夠支應孩子讀到畢業所需的一切花費?一旦條件準備充足,孩子就歡天喜地搭上飛機,出國留學去也!

其實,孩子出國讀書年齡的時機,以及隨後升學所要面臨的挑戰和過程,以及最終獲得的結局,互相之間都有極大的關聯,但這卻是家長和孩子,甚至學校師長都未必曾經深思,而導致結果不如預期的下場,終而至今,還不自知!因此,有必要在此詳細陳述,給想要出國的莘莘學子和家長們,一個嚴肅的思考,尤其是來自大陸的家庭。

還是以北美地區為例。從我們家族叔舅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留學或移民,及至我們三兄妹同時赴美攻讀碩博士,有去有留,繼而我們的下一代移民或留學,乃至現在孫子輩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所謂ABC,前後跨距達60年,可以說歷經各個世代和時代,深刻體會箇中五味。

明確的說,兩岸華人學子最適合留學北美地區的年齡段,只有兩個選擇~1,大學畢業後,約20出頭。2,國中畢業後,滿15歲。

從台灣說起,當年60年代,及至80年代,是台灣出國留學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國立大學畢業生,幾乎都以出國為唯一志向,至於未來的出路,都沒有規劃,甚至因缺乏經驗,也無從規劃,一般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先出國把書讀好再說。

那時候,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是讀完書,就直接想辦法找工作,先做個幾年事再說。這一再說,幾乎也就順勢在美國成家立業,落地生根,成為了所謂的新僑,也是現在北美地區華人的主流代表,迄今也都已經是70開外的耆老了。

但是,也有不少是學成歸國,而有兩個去處,一個是去學術界擔任教職,從此執起教鞭,就是一輩子,尤其在大學當個教授,也算是名利雙收,而對於台灣高等教育素質的提高,居功厥偉。

另外一個出路,就是台灣改革開放,走向民主政治,從政之路大開,一開始,都是進入政府部門,擔任局處首長,繼而逐步擢升為部長級別的政務官員,用他們的現代專業,帶動政府革新,啟動台灣政經的蓬勃發展。

隨便數算一下,在資深的前輩裡,如連戰,陳履安,宋楚瑜,錢復,胡志強等,即使剛過世的李登輝先生,各個都是紮紮實實,如假包換的留美博士,成為了主導政壇的代表人物,至於稍微年輕的世代,那人數更是如過江之鯽。

回顧台灣經驗,蔣經國時代之所以輝煌,和政府重用這些留學先進國家的專業人才,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即使公職名額有限,但是議會政治的興起,也提供了學成歸國人士的參與空間,目前能夠在台灣各級民意機關積極參與和表現的,也多是來自於各黨各派所提名的擁有碩博士資格的精英人才。台灣能夠快速走向文明社會,廣大知識份子的被動廣納,或主動參與,都是貢獻的關鍵力量,這一點的觀察和啟發,是值得華人矚目的!

相比之下,如果大陸的所謂海歸派人士,也能夠廣泛地參與到公共事務,從地方到中央,那大陸進步的本質,必定能夠從一昧追逐物質華麗的外表,逐漸脫胎換骨,轉向實質深化的精神文明!(待續)


【更多新聞】

  • 「人間有愛、心手相連」公益慈善活動 嘉義縣助弱勢團體度寒冬
  • 嘉義市議會《活出心中的太極》新書發表
  • 金門傳愛《活出心中的太極》 新書發表會及論壇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