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COVID-19/國內八成新冠康復者有後遺症困擾!健保署推動「整合門診」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1.12.14 17:11

新聞圖片

國內近期疫情雖然穩定,但仍有不少康復者仍飽受後遺症之苦,健保署公布統計數據 5-9 月之間約 1.2 萬名確診者,其中有八成近 1 萬人解隔離後都有再次就診紀錄。健保署為了讓康復者有更好的就醫環境,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讓這些康復者不用在不同科別間跑來去。

後遺症治療花費不小!就醫費用達1.06億

今年 5 月至 9 月期間約有 1.2 萬人確診者,解除隔離後有 9 千 9 百人後續還有就醫需求,光是健保就醫費用就有 1.06 億,平均每人 8,391 點。

且確診後門診就醫科別以「家醫科」最多,其次為胸腔內科、急診醫學科;住院前三大就醫科別為胸腔內科、感染科、內科,顯示胸腔內科和感染科為染疫後主要需求科別。

因應不同的康復者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不同,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康復者可能須在不同科別掛號就醫,往返各診間等候就醫導致不便,或者不清楚要掛哪一科,因此盼能藉由推動整合門住診醫療服務,幫助康復者儘早回歸正常生活。」並鼓勵各醫院設置整合門住診照護,提高康復者就醫可近性。

其實過去在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已經有類似的整合門診,如今健保署提供康復者解除隔離 6 個月內進行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但若有此需求的民眾要怎麼掛號?健保署醫管組呂姿曄科長表示:「許多醫院對於收案、隔離確診者出院後都會繼續追蹤,通常會固定在一家醫院回診,若民眾有需求可以先詢問原本診治的醫師。」

六大症狀為主要後遺症

根據新冠肺炎確診後 60 天的症狀在各國追蹤研究報告,有 30-60 %的人症狀持續出現,有約 20-30 %的人症狀比疾病早期更明顯,以六大症狀為主要後遺症:

  • 疲倦(53.1%)
  • 喘(22.9-43.4%)
  • 關節痛(27.3%)
  • 胸痛(21.7%)
  • 咳嗽(15.4%)
  • 嗅覺、味覺異常(13.1%)

加上心理層面的症狀,容易造成跨多科就醫、出現社會功能退縮,對個人、家庭、工作等造成負面的影響。

呂姿曄提到:「患者可能一天門診就會看好幾個科別,可能包含胸腔科、復健科、心臟內科、精神等等,但是在費用上只要繳一次掛號費以及部分負擔。」如有經濟上有困難,經醫院社工評估,將提供所需的社會資源轉介。

預計這樣的整合門診,每週至少 1 診次,每診次至少 3 小時,為方便康復者接受會診並兼顧就醫隱私,由專任個案管理師協助康復者掛號、看診、會診或住院及轉銜。

文、王芊淩/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下半年狂打疫苗會不會有問題?國內常規疫苗施打數比一比

Omicron 首度叩關台灣!春節怎麼防範可能的漏網之魚?

WHO點出Omicron三大特點:更易傳染、降低疫苗效力、症狀較輕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