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留意青少年危險訊號,「張老師」籲讓同學們成為彼此的輔導股長

中央社/ 2021.12.08 14:23

留意青少年危險訊號,「張老師」籲讓同學們成為彼此的輔導股長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208 14:23:48)台中今年發生不只一起國中學生跳樓事件,除了近期傳出的噩耗外,年初及疫情期間皆有類似的新聞事件。但令人惋惜的是,大多選擇輕生的青少年,在墜落前未接受過學校心理輔導的記錄,也未進入社福的服務系統,若在事件發生前能有輔導資源介入,相信結果會大不相同。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統計,自殺一躍成為台灣青少年族群僅次於意外的第二大死因, 20年來自殺死亡率更是連續攀升,且於同年8月監察院的「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中,15至24歲自殺通報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4,365人次,到現在2020年的10,659人次,更增加超過2.5倍,青少年通報人次更占所有通報人口群中的26.4%,各級學校統計通報自傷學生人次也呈倍數增加,從2016年1,029人次上升至2020年的8,625人次,漲幅超過8倍;另外統計也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自殺的比例越來越高。

  

青少年自殺的成因有很多,不能因一孔之見而論斷,但有學者藉由研究統整多項青少年自殺的特徵與徵兆,並傳達有50%-70%的自傷、自殺者,曾以各種方式向周圍的重要他人傳達自殺意念,這些警訊以柯拉法(J. Kalafa)提出「FACT」四個字母作為代表:

1. 感覺(Feelings):無望、無助、無價值感、害怕無法掌握自我、過度的罪惡感、悲傷、憤怒等。

2. 行動或事件(Action or Events):吸毒或酗酒、經歷失落(死亡、離婚、分離、關係破裂)或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出現爆發性的攻擊、魯莽性的行為;討論或撰寫死亡相關情節。

3. 改變(Change):睡眠、飲食習慣的變化、對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個性改變,有時變得退縮、厭倦、冷漠;有時則是變得喧鬧、多話、外向。

4. 預兆(Threats):有計畫的安排事物、將心愛的物品分送他人或丟棄、研究自殺藥物、獲取自殺武器,言語上透露出想死的念頭,如「乾脆去死,反正也沒有人關心」之類的話語;自殺的企圖,如服藥過量或割腕等。

  綜觀上述四點警訊,可以提早察覺青少年自殺的徵兆,台中「張老師」也呼籲,除了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外,同儕也可察覺彼此的「異樣」、關心彼此,成為彼此的輔導股長,陪伴其尋求心理資源的協助,也許當你一個雞婆的關心,就可以挽回一條生命;若您自身遭遇無法處理的煩惱或身旁有青少年面臨此情境,可撥打「張老師」1980專線找「張老師」適時的解決你的煩惱,陪你度過困難的時光。

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