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北市「老照片」講古!大稻埕昔日繁華時光大公開

好房News/ 2021.12.03 00:16
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圖書館賡續辦理「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已達十年以上,讓臺北市民與遊客一同回味臺北過往的繁華景象。為將獲選作品重新呈現,北市圖將以老照片說故事,介紹昔日臺北市大稻埕的繁盛興衰,更多內容可到北市圖數位典藏系統瀏覽,3,000餘件作品與讀者共同回憶臺北的繁華時光。

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在古早時候統稱為大稻埕,因其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而得名。大稻埕的商業活動最早起於咸豐元年(1851年)。後因在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大稻埕地區逐漸興起、日漸繁榮。當時地方信仰中心為霞海城隍,起初神像安置於艋舺八甲庄,即今廣州街老松國小附近,後由林右藻等仕紳共同籌資建廟於南街,大稻埕早期的建街發展即與霞海城隍廟息息相關。

 

大稻埕。圖/由賴根益提供
大稻埕。圖/由賴根益提供

 

在咸豐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迪化街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地區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之後臺北市區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大稻埕最後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大稻埕。圖/由賴根益提供
大稻埕。圖/由賴根益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