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子宮頸在超音波下紅色區域的比例增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子宮都沒有收縮,怎麼寶寶就提早報到了?臨床有不少孕婦早產來的莫名奇妙,背後其實全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在作怪,有一半以上根本找不到危險因子,但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以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觀察第一孕期子宮頸的結構,現在有辦法預測準媽咪發生無痛性子宮頸口擴張造成早產的機會,關鍵就在於子宮頸是不是出現太「軟」的警訊。
曾小姐就是典型的例子,新手媽媽的她,第一胎懷孕22周時,完全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子宮收縮,但超音波下子宮頸長度已經變短,轉診到醫學中心檢查更發現子宮頸口已開4公分,緊急進行子宮頸縫合手術和安胎治療,努力撐到33周,還是提早破水生產,一直感到納悶為什麼會這樣?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表示,子宮頸閉鎖不全症狀是在妊娠第二孕期(14周到28周)常見的併發症,孕婦會發生無痛性的子宮頸口擴張,合併羊膜經由子宮頸膨出,進而發生破水而早產,發生率約為100分之1到2000分之1,是產科主要的併發症之一。
危險在於,子宮頸閉鎖不全堪稱是發生早產的隱形殺手。陳震宇說,除了曾接受子宮頸椎狀切除手術、多次人工流產以及多胞胎壓力大等危險因子之外,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孕婦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時,找不到原因,來得無緣無故。
陳震宇靈機一動把過去多使用在乳癌、甲狀腺癌的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在第一孕期(14周以前)用來定量分析子宮頸的軟硬程度,3年內共收集339名孕婦資料,其中24人曾有過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結果發現可以成功預測孕婦是否有子宮頸閉鎖不全風險,關鍵在於定量分析子宮頸的軟硬程度。
陳震宇指出,研究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孕婦的子宮頸硬度明顯減少,其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達0.88和0.84,比傳統量測子宮頸長度來做判斷,認為短於2.5公分就危險的做法,更具鑑別力。研究成果並已發表於北歐婦產科權威期刊的斯堪的納維亞婦產科雜誌上。
陳震宇解釋,一般而言,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子宮頸的結構會較鬆軟,在彩色超音波下看得十分明顯,所以利用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預測第一孕期子宮頸的軟硬程度,可以在妊娠初期提早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的高危險群孕婦,及時給予黃體素或安排子宮頸縫合手術,預防早產的發生。
照片來源:馬偕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消除C肝期限剩4年「治療人數才一半」 健保拚了!開放不限科別都可開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