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莊淇銘未來事件簿》控告台電、許永輝,要求國家賠償

優傳媒/ 2021.11.24 23:01

許永輝(圖/取自網路)既然早就發現核四有這麼多缺失,為何讓核四繼續興建下去?核四從國民黨一路蓋到民進黨,難道政府用幾千億蓋個不能用的東西,不需要追究責任嗎?蓋核四的人出來說核四很爛,有沒有瀆職?。同學說:不該控告台電瀆職嗎?

 

作者/莊淇銘

 

由於民進黨施政倒行逆施,激發民間提出四大公投案。陳時中最近一句「不然要怎樣」,又火上加油,引爆人民憤怒。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民調,四大公投案都會通過,這造成蔡政府更加焦慮。同學說:蔡政府真的焦慮了,由於12月18日四大公投案在即,為了抵制四大公投案,各相關單位編造了各種荒腔走板的說法。

 

回同學:沒錯!光台電的說法前後不一,作法違法亂紀,就讓人難以接受,除了政府應究責,人民亦應告台電,要求國家賠償。台電核能發電處處長許永輝在公投說明會爆料核四工程諸多問題,當年擔任核四模擬中心主任的許永輝,揭露核四有設備無法相容,管路擠在一起無法補強,工期混亂,品保文件等諸多缺失,全面否定重啟可能。

 

同學說:許永輝的說法,連小學生聽了都覺得比他認為的核四問題還大。想想:

 

許永輝既然在擔任核四模擬中心主任時,就發現核四這麼多缺失,為何讓核四繼續興建下去?

 

核四總興建經費共花了近四千億,如果是缺失連連,超級不安全的核電廠,蓋好了也不能運轉,許永輝既身為核電專業人員,應該竭盡全力阻止興建,然而,為何在興建期間未發一言,坐視近四千億人民納稅血汗,白白倒入江水?

 

跟同學說:

 

尤其,2006年當蘇貞昌及蔡英文分任行政院正副院長時,還追加448億核四預算,許永輝當時為何不以今日對核四的批判,反對追加預算興建?

 

此等作為可是嚴重失職,對不起專業,更對不起人民。怎麼竟然還待在台電又升任到發電處的處長?

 

同學說: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不知是「今是而昨非」還是「昨是而今非」!難怪當年核四安檢專家監督小組成員之一、前美國電力公司核電專業工程師蔡維綱,訝異地表示,2014年許永輝負責試運轉測試報告時,「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整個核四測試與安檢結論,都是很正面的。」,因此他納悶:「不了解許處長為什麼現在這麼說?為何當年可以,現在就不可以?」

 

跟同學說:不只是出爾反爾的問題,這可是近四千億的公共工程!站在看緊人民荷包的立場,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質疑,這就是當初參與建造核四廠的人,出面自己說「我就爛!」核四從國民黨一路蓋到民進黨,難道政府有錢到用幾千億的錢蓋個不能用的東西,也都不需要追究責任嗎?「蓋核四的人出來說核四很爛,有沒有瀆職?」。同學說:真的應該控告台電瀆職,且要求其負擔國家賠償。

 

跟同學說:台電自己打自己嘴巴,已失去公信力,蔡政府對「珍愛藻礁公投」的說法,更是讓人噴飯。

 

民進黨一直高舉「愛台灣」的大旗,既然要愛台灣就應該愛惜台灣的資產。資產有兩種,其一是經費,其二是資源。台電傷害了台灣的近四千億經費,現在,又要來破壞台灣的自然資產。蔡政府此等作為不是「愛台灣」,相反的是在「傷害台灣」。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其中歷經7600年才形成的大潭礁尤為寶貴。環團並主張,屢次請求政府在此處畫設保護區,但政府卻堅持將中油三接蓋在此處,任其永久破壞生態,是以,環團訴求全民公投拯救藻礁。然而,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三接會破壞藻礁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反倒是現在顧的很好。同學說:這種說法真的讓人噴飯!當時說「藻礁永存」是蔡英文,現在要「破壞藻礁」的也是蔡英文。

 

跟同學說:蔡政府的翻來覆去,引發蔡壁如批判,在民進黨執政下,所標榜的資訊對等、公開透明都是騙。究竟缺不缺電民進黨說了算,想要把三接蓋在7600年的藻礁上,就說是因為缺電;不想讓核四重啟,就說不缺電。同學說:蔡政府動不動就以不這麼做就會「缺東」、「缺西」,來恐嚇人民,我看蔡政府最不缺的就是「說謊」!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中華詩詞藝術協會名譽理事長、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