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講求養生,不少民眾靠吃中藥調身體,普遍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但藥師提醒民眾:「這樣的錯誤觀念可能導致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因為通常中醫在治病時,講究辨證論治,在使用中藥時要結合體質的考量。」若是吃錯長期下來可能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少民眾從小吃中藥吃到大,但中藥真的都對身體都是無害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提出常見的三大問題。
中醫又分虛寒體質!用錯更加重病情
疾病的證型有分寒熱虛實,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而造成病程延長病情難癒。
例如:許多人會為了治療感冒而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但金銀花、板藍根藥性寒涼,屬於清熱解毒藥,對於感染引起的黃痰、咽喉腫痛等熱性症狀有不錯的效果,但若本身症狀為寒性的人,像是流清涕、容易怕冷等,就不適合使用金銀花否則容易損傷胃氣、造成病情加重。
長期使用產生不良反應而不自知!
常常以為中醫藥抗衰老、延年益壽,認為中藥補益藥可常補、多補,黃品臻強調:「這是錯誤的觀念!像是以為人參可以補元氣,但若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腹脹、失眠或血壓增高等。」
枸杞明目、補養肝腎,是日常生活中用的中藥材,不少人也會直接嚼著吃,但枸杞藥性偏溫,勿大量食用,尤其是平常容易口乾、口渴、大便乾、常出現口瘡的人。
另外,像是教師、銷售員等職業需要大量用喉嚨,會使用胖大海泡水來潤肺開音。但因為胖大海藥性寒涼,也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若本身大便較稀、體質寒涼,使用胖大海可能會加重腹瀉,長期使用也可能損傷脾胃之氣而造成食欲下降、腹脹、腹瀉。
忽略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藥物在配伍之後,產生結果可能是有益的,減低毒副作用、增強療效,但也可能是有害的,產生毒副作用、降低療效,恐怕是會引起非預期的藥物交互作用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黃品臻提醒:「中藥也是藥,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瞭解中藥誤用、濫用的危害性,避免盲目地使用藥療。」不只西藥會有藥物濫用的問題,中藥過度使用也會延伸其他問題。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天冷進補,應注意中西藥交互作用影響療效!藥師提點藥膳進補這樣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