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在11日證實病逝台大醫院,據了解病逝原因是「壺腹癌」,國內不少政治人物對於李應元離世表示哀悼,但壺腹癌到底是什麼?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解釋:「壺腹位置在十二指腸、總膽管、胰管那邊,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位置也難發現,病灶已局部侵犯壺腹四周器官,最好的診斷是用胃鏡去檢查。」
壺腹出現腫瘤會影響三大系統
其實李應元並非首位因為壺腹癌病逝的名人,前教育部長吳京、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都是因壺腹癌病逝,到底為什麼壺腹癌這麼可怕?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游明晉解釋:「當食物進入人體之後會一路從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下去,其中會有系統會合再一起,由膽道、胰臟、消化道會在壺腹會合,所以一旦壺腹有腫瘤理論上這三個系統都會有問題。」
但因為壺腹像是三叉路口,同時也是血液循環和淋巴組織相當綿密豐富的位置,癌細胞可能有不同來源,出現的症狀確實常常與其他腸胃、肝膽症狀類似,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基銘提到:「壺腹症狀不是那麼明顯,運氣好可能因為堵住出現黃疸,但很多症狀跟腸胃、肝膽的問題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別,最好的診斷是用胃鏡去檢查。」
由於壺腹跟胰臟、管道、消化三者息息相關,會出現的症狀也會跟這幾個系統相關聯,游明晉提到有三大症狀同時出現就要警覺:
- 東西吃不好
- 黃疸
- 腹瀉
當壺腹長腫瘤時,依位置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如果阻塞膽管就會出現黃疸症狀,像是皮膚變黃、眼白變黃、小便顏色變深,以及解出灰白色糞便,有時候也可能產生發燒症狀。 另外,還有些人會有慢性腸胃道出血合併貧血、腹痛、噁心及嘔吐的表現,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在初期腫瘤剛長出來就被診斷出來,這時候及早發現還可以進行開刀。
壺腹癌早期可手術切除!若轉移後復發率高
賴基銘說:「壺腹癌手術時必須要擴大切除,包含總膽管、部分胰臟、部分胰管可能都要切除,手術時間可能要12小時,現在技術比較進步也要8-10個小時,除了切掉之外需要縫合的地方也很多,在外科上是一個大手術。」
手術最佳時機最好要在淋巴還沒有轉移時,腫瘤才可以清除很清楚,五年的存活率可以有50-60%以上,但如果已經轉移到淋巴以後復發機率很高,五年的存活率剩下三成以下。賴基銘提到:「對於李代表病情並不清楚,從他電視上出現暴瘦可能發現是相對晚期,可能有開刀再發生都有。」
游明晉也說:「目前壺腹癌早期、中期主要都是以手術為主,若是末期壺腹癌就會以全身性治療為主,目前化療+免疫療法,目前確實是存活率沒那麼高的癌別。」
只是台灣壺腹患者並不多、個案數少所以相關統計資料也較少,還沒有明確指出哪些對象會是高風險族群,賴基銘說:「壺腹癌跟膽管癌、胰臟癌共同因素夾雜再一起,沒有特別遺傳指向、成因指向。」但當有定期檢查還是多一份機會找到它,若是當有出現黃疸時千萬別輕忽儘早就診找明原因。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