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過動症、ADHD 到底是什麼?用 9 大 QA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治療

Heho健康網/盧映慈 2021.11.11 15:00

目錄

過動症是什麼?

過動症的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過動症或 ADHD,包含「注意力不足」(Attention-Deficit)跟「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 Disorder)兩個主要的面向。

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目前的定義,有「過動症」代表孩子有一部分的大腦腦區發育的比較慢,或是部分的大腦功能沒有發揮,可能會有「注意力不足」或是「做事衝動」等狀況發生;除此之外,包含行為控制力、情緒管理能力、記憶力、行動力,也有可能會比其他孩子來得差,但只要做好治療,就能讓孩子的大腦再度跟上正常里程發展。

根據衛福部流行病學的統計,台灣約有 7% 的孩子有過動症。每個孩子受到影響的大腦位置不太一樣,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不太一樣。不過即使大腦發育比較慢,也不代表過動孩子就是笨的,事實上,他們的智商通常沒問題。

不專心就是過動嗎?過動症有哪些症狀?

過動症在西醫醫學上的分類屬於精神科,診斷主要以 2 大類各 9 項為主:

注意力缺損(此項症狀較多為 ADHD 亞型 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1. 無法專注於細節,或在做學校作業、其他活動時,出現粗心的錯誤。
  2. 很難持續專注於工作或遊戲活動。
  3. 看起來好像沒有在聽別人對他/她說話的內容。
  4. 沒有辦法遵循指示,也無法完成學校作業或家事(並非因為對立叛逆、或聽不懂指示的內容)。
  5. 組織規劃工作及活動有困難。
  6. 對於需要持續性動腦的工作表現出逃避、不願意、有困難(如學校作業或是家庭作業)。
  7. 會弄丟工作上或活動需要的東西(如學校作業、鉛筆、書、工具、玩具)。
  8. 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響而分心。
  9. 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的。

過動/衝動性(此項症狀較多為 ADHD 亞型 HD,Hyperactivity Disorder)

  1. 在座位上玩弄手腳或不好好坐著。
  2. 在教室或是其他必須持續坐著的場合,會任意離開座位。
  3. 在不適當的場合,亂跑或爬高爬低。
  4. 很難安靜地玩或參與休閒活動。
  5. 總是一直在動或是像被馬達所驅動。
  6. 話很多。
  7. 在問題還沒問完前就急著回答。
  8. 在遊戲中或團體活動中,無法排隊或等待輪流。
  9. 打斷或干擾別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過動症診斷標準!

症狀標準

  • 在每一類的 9 項中有 6 項以上符合。哪一類別多、就表示較偏那一型。

環境標準

  • 在學校、家裡等不同環境展現出同樣症狀,而且被不同人說過同樣的症狀。
  • 症狀持續 6 個月以上沒有改善,而且明顯跟應當要有的發育程度不同。
  • 在 12 歲以下出現症狀。
  • 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或是覺得學習很吃力,影響人際關係、情緒不穩。
  • 排除其他疾病如社交障礙、情緒障礙、生理性疾病等。

除了診斷症狀,過動症孩子還會遇到哪些問題?

除了精神科診斷的症狀之外,過動症的孩子還可能會遇到其他的問題,包含營養不足、消化吸收不好等,所以通常身材發育也會比較瘦小一些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是營養學專家,因為兒子確診過動症,她透過 20 年的研究,發現診斷確診過動症的孩子也常會有營養素缺乏的問題,而出現以下的症狀:

  • 過敏
  • 貧血
  • 血清素不足

擁有神經科醫師執照、執業將近 20 年的曾綺華醫師也是在兒子確診過動症後,開始進行許多研究,並自己考取中醫師執照,開始用中醫角度更全面的觀察確診過動症的孩子,她則發現過動孩子也會有下列的症狀:

  • 怕熱
  • 胸口煩熱
  • 便秘
  • 手腳心流汗
  • 大汗淋漓
  • 半夜磨牙
  • 舌紅
  • 容易受驚
  • 失眠
  • 夜咳

也因此,除了本身的過動、衝動症狀,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其他症狀也是可以注意的部分。有時候先處理孩子的其他症狀,減緩他們身體的不舒服,反而過動症的症狀也會跟著改善。

為什麼會得到過動症?是不是爸媽沒教好?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的資料顯示,得到過動症的風險因子有以下這些:

  • 遺傳(但目前仍不確定是什麼基因引起,屬於非必要因素)
  • 疾病引起:
    • 子宮內感染
    • 重金屬中毒
    • 睡眠障礙(如失眠、淺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 營養不良
    • 癲癇
  • 環境引起:
    • 低體重早產兒
    • 兒童期缺乏關愛,或是缺乏與外界的互動、刺激(如聲音、顏色等刺激)
    • 兒童期曾被虐待
    • 換過太多不同的照顧者與照顧環境

基本上,過動症並不是因為爸媽沒教好而「產生」的,但爸媽對待孩子的態度,都可能影響過動症的預後,如果對孩子多點關懷,可能會「改善」,如果持續對孩子忽視或是謾罵,可能就會「惡化」。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帶孩子接受正規療法、進行藥物的控制以及其他治療、親子共學等引導也很重要。

過動症不看醫生,長大自己就會好嗎?

前面有說到,過動症在西醫的精神醫學中的成因,是因為大腦發育比較慢。而要讓大腦發育,並不是放著大腦自己生長,就可以長出成熟的樣子,裡面眾多的「神經」是需要透過「刺激」才會發展;就像植物的根一樣,要有缺水的危機,才會往下生長、長出長長的根,變成穩固的大樹。 對大腦的神經來說,這些刺激,其實就是大量的講話、人際互動、語言溝通,還有充足的營養,但如果缺乏這些刺激,腦部沒有發展完成,那就像睡著的獅子一樣沒有能力狩獵。

過動症跟其他疾病有關嗎?

根據 DSM-V 的統計、以及各國不同的研究發現,過動孩子可能會因為學習、人際上的挫折,比如成績不好、被排擠或霸凌,導致出現反社會人格、低成就感,這部分需要特別注意。

另外,過動症的孩子也可能出現一些神經相關的問題,例如妥瑞症、自閉症等,也需要一併接受治療。

  • 情緒障礙
  • 部分學習障礙(如閱讀障礙)
  • 焦慮或憂鬱症
  • 強迫症
  • 妥瑞症
  • 自閉症

得到過動症怎麼辦?一定要吃藥嗎?

基本上,要不要吃藥還是要看孩子的狀況。通常在過動、不專心症狀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上課、寫作業或是人際關係時,還是會使用藥物來控制。

但如果孩子症狀比較輕微,透過職能治療、心理師的引導,或是運動紓解、飲食調整就可以維持正常作息,症狀跟情緒也都控制得很好,也沒有因為症狀導致人際關係變差,也可以跟醫師討論藥物減量、或是假日停藥。

  • 藥物治療
  • 職能治療
  • 情緒、語言、人際、動作等相關訓練
  • 家長、老師、同儕等協助引導

過動症的藥吃久了會不會有副作用?

目前 ADHD 的藥物可以分成中樞神經活化劑(刺激性)、非中樞神經活化劑(非刺激性)2 大類,常見的藥物有以下四種: 中樞神經活化劑(刺激性)

  • 利他能(短效)
  • 專思達(長效)
  • 利長能(長效)
  • 思銳

非中樞神經活化劑(非刺激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常見的副作用有幾個:

  • 有 3 成會食慾下降
  • 精神變好而失眠
  • 有心臟病的孩子可能會加重心悸症狀

過動症是不是營養不良?要怎麼調整?

在前述的症狀中,潘文涵博士、曾綺華醫師都有提到,過動症的孩子會有幾種比較特別的症狀,所以建議可以調整平常的飲食習慣:

需要補充的營養

  • 抗發炎的食物,像是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 鐵質、維生素 B2、B6、B12

要避免的食物地雷

  • 避免吃燒烤、油炸。
  • 避免無機磷酸鹽的食物(汽水、加工食品、加工肉品、零食)。
  • 避免吃甜食,如麵包、蛋糕、餅乾、甜點。
  • 少吃麵食類的食物,如麵條、麵包、蛋糕。

過動症多運動可以改善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運動有幾個好處:

  • 幫助刺激大腦神經連結,讓大腦發育變快
  • 增加血清素,穩定情緒
  • 促進心肺功能,增加腦部血流量,讓大腦發展變快

如果要有比較好的、刺激大腦發展的效果,蔣立德建議可以做有氧運動,尤其是「游泳」跟「慢跑」

「因為游泳跟慢跑是全身性的協調運動,而且游泳的時候,因為全身都可以感覺到水的刺激,神經也能接受到刺激傳給大腦,多刺激就是多讓大腦有發展的機會,自然有好處。」蔣立德說。

而在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ADHD 衛教文章中,也提到,ADHD 的孩子特別需要有戶外活動,還有肢體的接觸來刺激大腦的發展。所以在日常固定的有氧運動之外,也可以帶孩子去玩黏土、玩沙、滑草、騎腳踏車,讓他們可以使用身體上的不同部位,更懂得怎麼去控制自己的身體,慢慢學會怎麼控制情緒。

參考資料
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5)

文/盧映慈、圖/海倫

[yop_poll id="11"]

[os-widget path="/heho%E5%81%A5%E5%BA%B7/heho-%E5%B0%8F%E6%95%99%E5%AE%A4-adhd%E7%AF%87"]

延伸閱讀:

ADHD過動兒族群中也有資優生,他們需要的只是開發學習潛能

研究發現:過動兒腦內「壓力」荷爾蒙特別大!6 個方法幫助改善內分泌

教導過動兒先「溫柔」!雙和小兒神經科醫師:把握態度堅定、指令簡單等 4 原則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