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40歲是人生追求與實現夢想的黃金階段,但對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來說,因為疾病造成的失能,可能使得實現自我、追尋人生的道路更加艱困。多發性硬化症多好發於年輕女性,與個人免疫失調有關,為腦部或脊髓因為不正常的發炎造成神經髓鞘及軸突的破壞,進而導致神經功能異常。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解釋,多發性硬化症每次發作會引起不同症狀,症狀視發作的部位不同。若發作於視神經或腦幹,會造成視力模糊、複視等問題;若發作於脊髓,會造成手腳無力、麻木;若發生於腦部,會失去平衡感、顫抖、走路不穩等肢體問題、影響說話等。每個區域掌管著不同功能,當免疫系統攻擊到哪裡,就會造成該部位的影響。
多數患者屬反覆發作型 未治療恐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不明,年齡、性別及環境等皆可能為致病因子。張國軒醫師說明,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多種類型,大部分患者屬於反覆發作型,意即反覆、多次的發作,且病症皆為急性。患者經治療後會完全或部分恢復,且兩次發作之間,不會有疾病的進展。
隨著發作次數的累積,會因長期發炎導致持續性的退化,即稱為次發性漸進型。一旦進入此階段,即便沒有發作也會持續退化,代表疾病正在惡化或控制的較差。此外,約有5%的患者屬於原發漸進型,此型的特徵為疾病一開始就不斷的退化,不會暫停與好轉,且會越來越嚴重。張國軒醫師表示,無論屬於何種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都應積極面對與治療,以阻止病程的進展!
新長效劑型干擾素:施打次數、保存方式 大大提升用藥便利性!
疾病急性發作時,會以類固醇等藥物來緩解症狀,而多發性硬化症長期的治療目標則是降低年復發率、減少腦部發炎性病兆的累積數量,以避免或延緩退化情況。張國軒醫師進一步說明,現在已有非常多的武器可以使用,其中干擾素為常見的多發性硬化症治療藥物。早期需頻繁注射,平均每週需注射3次,而現在已有新型長效針劑,將施打時程延長到只需2週注射一次,大大提升便利性。
除此之外,新長效劑型對於溫度的影響較低,相較與早期干擾素,可短暫取出放置於室溫下,但仍建議正常狀況下以冷藏保存。注射時可能會出現紅腫痛的反應,但反應會隨施打次數越來越輕,其中短效型因施打頻率高要經常換部位,且容易重複施打到同一部位。長效劑型則可讓皮膚與皮下組織在注射後有足夠的時間得到恢復,對於患者生活品質、注射的心理壓力都得到改善!
張國軒醫師表示,反覆發作造成的腦部受損是不可逆的,且會留下後遺症。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若出現忽然間的肢體障礙、複視、走路不穩等疑似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可至神經內科就診,與醫師諮詢討論。若能及早診斷發現、早期治療、降低復發次數,多發性硬化症就像慢性病一樣,只要好好的控制,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維持良好的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
圖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