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小心,50歲以上肌肉就會開始流失!最新調查顯示,國人患肌少症風險竟高達46%,等於每2人就有1人是高風險群,且隨著年齡越風險越高,除了影響行動力,還可能增加臥床機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表示,肌肉與免疫力有密切關係,若肌肉流失,無形中也會提高感染新冠肺炎風險。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近日公布「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打破以往國人對於肌少症風險與增肌的二大迷思:「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較女性低」「隨年紀增長,吃越少越好」,挑戰國人營養補充觀念。
家庭醫學醫學會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針對台灣1322位50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並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以抬舉5公斤物品、房間與客廳走動、爬10層樓梯、從床或椅上起身或在1年內有無跌倒紀錄等,作為風險評估基準。
迷思1: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低?
調查真相:「男風險竟破5成、高於女!」
員榮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指出,國人普遍認為男性天生肌肉多於女性,肌少症風險一定更低,但實際調查結果卻顯示,男性風險達51%高於女性的43%。
黎雨青解釋,男性因天生荷爾蒙關係,肌肉組成表現比較好,但隨著年紀增加,睪固酮分泌減少,維持肌肉量更需要仰賴後天努力,尤其睪固酮對肌肉維持相較女性雌激素影響更鉅,因此男性肌肉流失風險會更高。
黎雨青表示,先天荷爾蒙助攻與後天積極運動,這兩者也僅能提升生成肌肉的動力,如果沒有吃夠蛋白質,身體就沒有足夠原料製造肌肉,就算再多刺激,肌肉增長程度也有所限制。想要增肌得先確保均衡飲食,並攝取充足的肌肉生成原料,否則隨年紀增長,肌肉流失會更明顯。
迷思2:年紀大吃少才健康?
調查真相:「食量輕微下降,肌少症風險就達6成!」
許多民眾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要吃太多、隨著代謝降低要少吃一點,但此次調查結果發現,食量變化會造成肌肉流失風險增加,過去「少吃才健康」反是危險迷思,即使食量只是輕微減少,也可能導致罹患肌少症風險從38%攀升至64%;若食量嚴重減少,風險更激增至83%。
黎雨青表示,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其實才是重點,雖然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優質蛋白質最理想,但也容易掉入營養漏洞或陷阱,建議民眾在挑選均衡營養補充品時,可選擇有醫學實證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才更有保障,並養成每日補充均衡營養品,增肌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