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臺灣旱招潮是臺灣特有屬與特有種的招潮蟹,僅分布於臺灣西海岸與澎湖,除了具有獨特的形態與遺傳基因外,其行為與生態也十分特殊。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中心主任、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團隊,在財團法人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與科技部的經費支持下,首次進行臺灣旱招潮的全面普查,發現近年來海岸的開發和紅樹林的栽植,嚴重破壞其棲息地,導致族群數量大幅降低,亟需加以保育。
此次普查包括其分布範圍與族群數量的估算,2020年7月至今,經歷一年多的調查,團隊成員興大生科系碩士生張凱和張英宸走遍臺灣西海岸和澎湖離島,針對過去曾記錄過或近期新發現的臺灣旱招潮棲地,採取合適之調查方法,包含樣框估算、目視計算、煙囪計數及空拍機的協助調查。
結果顯示,目前臺灣旱招潮之分布北界為新北市淡水、南界為高雄林園,估計整個臺灣旱招潮的族群大小約為50萬隻,其中以濁水溪口南北岸的族群最為龐大,可達 36 萬隻,佔全臺灣數量的七成以上,值得相關單位加以重視並予以保護。其次是新竹香山濕地,原本龐大的族群,長久以來受到外來紅樹林的擴張,使得其棲地嚴重的縮減,近年來新竹市政府進行大規模的紅樹林疏伐,使得族群逐漸恢復,預期未來數量將持續提升。
此外,原本擁有大量族群的臺南七股海堤附近灘地,由於當地水閘門的不當控制,以及魚塭的嚴重開發,目前幾乎不見臺灣旱招潮的蹤跡;僅能依賴空拍機在曾文溪北岸的沙洲上發現少數個體,估算殘存數量僅有百餘隻。已多年未有個體出現的澎湖青螺,其紅樹林依舊茂盛,估計當地臺灣旱招潮可能已經滅絕;嘉義東石河岸一帶,也因為茂盛的紅樹林,使得原本臺灣旱招潮的棲地消失殆盡。
在調查過程中,團隊發現臺灣旱招潮仍持續面臨著許多生存壓力,包含紅樹林擴張、棲地開發、海岸廢棄物等。其中又以紅樹林擴張的影響最為嚴重,除了改變棲地結構、形成泥濘的灘地外,由於體型類似的弧邊管招潮喜好紅樹林棲地,加上其較強的打鬥與領域行為,也使得臺灣旱招潮處於競爭上的劣勢。
對於臺灣旱招潮而言,保留原來的棲地是對此特有種最佳的保育方案,其幼體也才能源源不絕的進入合適的棲地,建立了數量夠多的族群,臺灣旱招潮就能在臺灣生生不息。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年期間內,該團隊將持續進行各地臺灣旱招潮族群的調查與監控,並進一步探討外來紅樹林擴張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所獲得的成果,除了有助於臺灣旱招潮與其特殊棲地的保育與未來相關的研究,也讓民眾有更多機會認識這個具有特殊生活史的特有種招潮蟹。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