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黃丙喜打嘴鼓》防疫,別再搞虛浮的「嘉玲」了!

優傳媒/ 2021.10.15 01:30

如果政府一直抱持「清零」期待,就得持續維持高強度的公衛防疫措施,這樣下去,必將強烈衝擊內需經濟。(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世上簡單的事,碰到政治,不但變複雜,加上屁股取代腦袋,那就更不會以專業為考量,只以討好大眾為目標。蔡政府堅持的新冠疫情「清零」就是此等荒謬的產物。

 

世界有《零風險》嗎?答案是,沒有。所以,如果硬要到把風險全部降到零,不只做不到,為了這政治上討喜的風中承諾,還得額外花很多的冤枉資源,如此東挪西湊、東拉西扯地甚至反而導致情況更為惡化。

 

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近兩年之後,隨著疫苗施打覆蓋率的提高,歐美各國對於防疫已紛紛走上「與病毒共存」之路。反觀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指揮中心卻仍然堅持「清零」。

 

蔡政府為何堅持「清零不共存」想法,表面的理由是,認為至少三、四年疫情才能輕症化,目前不宜。事實的真相是,二劑疫苗覆蓋率要到年底才能超過60%以上,方好據以調降防疫鬆緊度;並且預期11月後,全球疫苗將供過於求。在此之前,仍吹清零的高調,可以繼續掩飾政策的錯誤。

 

「政府不要再迷戀零病例的過度期望了!」台大公衛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出了民眾的心聲。如果國家一直抱持「清零」期待,就得持續維持高強度的公衛防疫措施,而再這樣下去,內需經濟就會進而受到強烈的負面衝擊。

 

今年初,蔡政府為紓解疫情衝擊,動用了6000億元財政預算。台北市長柯文哲那時建議中央不如緊急採購600億的疫苗,趕快讓全民二劑覆蓋率超過六成,以使全台經濟和公衛體系都能維持非警戒的最適運作,確實是防疫的妥善對策。那時候他就說:餓死的比病死的多,固然有些聳動,但也的確是可怕的寫照。

 

「疫苗覆蓋率、檢測、NPI」是防疫的金三角,而施政更得充分考量公共衛生、國家經濟、個人健康三者的均衡,不能偏廢。有為的政府要勇於頂住非理性的人民壓力,做出對國家、社會和企業都有利的最佳決策。

 

合台旅遊、觀光、百貨、餐飲等內需產業經過近半年防疫警戒管制,好不容易才熬到雙十國慶的連續假期人潮。然而,每天面對蔡政府依然高唱的「清零或嘉玲」,不禁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疫情得到控制;憂的是,決策官員心態不知權變,依然保守,只求他們官位的安全,不管民生的疾苦。

 

莫忘世上苦人多,苦民所苦。對大權在握的人,真是談何容易!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