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戴立寧隨想錄》一個死刑犯的真實故事

優傳媒/ 2021.10.14 11:59

 

作者/戴立寧

 

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台灣死刑犯故事;像這樣的案例,車載斗量,俯拾皆是。有多少被所謂:泯滅天良,惡性極重,實求其生而不可得,有與社會永久隔離必要 的刑事被告,就這樣地明正典刑。

 

時間推移到2015年的6月5日,當時的總統馬英九、法務部長羅瑩雪,一口氣批准了6名死刑犯的執行;其中依序被點名的第一個,就是本文故事的主角:鄭金文。

 

依據當時的媒體報導:槍決名單一經披露,鄭金文就緊急透過律師,向最高檢察署聲請非常上訴,但被駁回。台北看守所下午4時26分,派車到死囚舍房,將戴著手鐐腳銬的死囚鄭金文載赴刑場。

 

鄭金文並不甘願赴死。執行時,向主辦檢察官抱怨了20分鐘;聲稱:曾寫信要求總統特赦。執刑的槍手開槍時,鄭金文因為心臟比一般人要小,乃致被連續打了6槍,血流滿地,拖延了1個多小時才身亡,創下了開最多槍才完成死刑執行的紀錄。

 

鄭金文的犯罪事實及判處死刑的理由,法務部在所發布的新聞稿裡,附有簡要的說明: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605/517031.htm#ixzz3cgL35yB3

 

鄭金文有懲治盜匪條例前科。於93年1月間向杜某借款新臺幣50萬元,並提出本票2張擔保。杜託友人洪某及胡某2人向鄭金文索取。鄭金文為取回本票,誘騙洪、胡兩人當晚前來取款,乘機將2人綑綁,從中搜刮財物。於搜獲本票後,次日將洪、胡2人殺害。

 

所以判處極刑的理由,新聞稿是這樣說的:

 

審酌鄭金文僅因欠債無力償還,即心懷不軌,與受人請託前來收款之被害人2人均無任何過節或仇恨,竟以殘暴手段,開槍射擊洪姓被害人,並糾眾綑綁2名被害人等劫取財物…。其性情冷酷、手段兇殘,實令人髮指。犯罪後迄未賠償被害人等家屬,無絲毫悔意…,足見其泯滅天良,惡性極重,實求其生而不可得,有與社會永久隔離必要,公訴人具體求處極刑,並非無因。

 

鄭金文案件纏訟7年之久,多次遭最高法院發回更審,2011年高院更六審時,才死刑確定。(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022號刑事判決)。關於犯罪事實的認定,媒體相應的報導也很多,同樣的簡短扼要。比如說:中華電視的報導是這樣的: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506/201506061622278.html#.VXkgrvmqpBc

 

鄭金文是在2004年犯案殺人埋屍案,他不滿男子洪志華、胡棨鈞持槍向他索討賭債,奪槍後夥同小弟,先用膠帶纏繞他們的口鼻致死,再將屍體載到新北市金山海邊的防風林裡埋屍。最高法院批他手段兇殘,2011年判死刑定讞…。

 

平面媒體, 就稍微多一點筆墨, 譬如:中國時報記者王已由2011年6月10日的報導:

 

今年48歲的鄭金文,綽號「金山阿文」是新北市萬里區地方角頭。他在民國93年1月間,向經營賭場的杜姓男子借款50萬元,因未依約還錢,就在同年4月12日,開立2張面額各25萬元的本票,言明一周後還款。

 

93年4月19日,同為廿三歲的洪志華、胡棨鈞受託向鄭拿欠款,鄭金文不但不還錢,還和5名手下設局綑綁2人,先由他開槍,再叫手下勒斃2人並劫財(取回本票),然後載到萬里區下社海埔新生地掘洞埋屍。

 

寥寥數語,頗多蹊蹺;這也許才是隱藏在深處,不知原因,法務部不願提及或故意忽略關於死刑犯鄭金文的真實故事。

 

1) 所謂欠債,究竟是一般的借款?還是賭債?

2) 究竟欠了多少錢?第一次是提供1張20萬元支票作為還款來源;第2次就成了2張各25萬元本票;那真正的欠款究竟是多少錢?

3) 殺人的槍枝,是鄭金文自備?還是從被害人手中奪下?

4) 所謂強盜殺人,強盜的財物只是2張被告開立的支票? 還是別有其他財物?

5) 請求特赦,總統有正式的批駁嗎?

 

刑事有罪判決,犯罪事實的認定,要以無合理懷疑(beyond reasonable doubt)的確信為前提,何況這還是死刑的判決。前面所提關於鄭案犯罪事實認定的疑慮,就鄭金文個人而言,已無實質意義;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我們的司法還可以這樣無賴地繼續下去嗎?

 

司法本來是維護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何可以成了壓垮正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圖片皆取材自網路)  

 

作者剪影

      

戴立寧

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時事。

〈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