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近50歲的男子身體狀況一向良好,卻發現近幾個月輕微活動就容易喘,休息後仍舊有不舒服的感覺,即便躺下仍舊胸口不適。經過就醫後,醫師判斷是「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無力的狀況。
成大醫師斗六分院林佳潾醫師表示,心臟負責輸出血液供給全身器官與細胞養分,當出現心臟衰竭,一開始會出現的就是水腫狀況,不僅如此,由於血液無法送出到全身,連帶也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與機能的運作。台灣心臟衰竭盛行率大約為千分之3,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率提高,是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明,心臟就像馬達,當缺乏彈力,就會發生心臟衰竭(心臟無力)的狀況。當有幾個狀況要特別注意,像是常常會喘、累需要坐下來休息,或者身體有水腫等。尤其是長者,更不要以為只是年紀大造成。
高達9成患者錯失治療時機
有高達9成的患者沒有提早注意而錯失治療時間,送醫時才發現是心臟衰竭。當確診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死亡率相當高,非常值得國人注意。
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根據2010年資料,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達第二名,相較於前一年更增加了3%,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因此,平時就要從日常飲食與預防來做好護心工作。
另一方面,生活謹記戒除菸、酒,飲食上盡量少鹽,平時也要多注意血壓、血脂、心跳、體重控制。尤其是高血壓會造成心肌肥厚,會大幅影響心臟功能,而高血脂更是冠狀動態阻塞導致缺血性心臟病的元兇,要特別注意。
侯嘉殷醫師提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遵守服藥,心臟衰竭的狀況都有機會能大幅改善並維持生活品質,記得多留意身體警訊,有症狀積極回診,就能降低致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