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管理是糖尿病病友的終生課題,然而每逢節慶過後,卻有許多患者面臨血糖飆升危機。該如何做才能享受美食又能兼顧健康,克服血糖控制難關?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劉妙真醫師觀察,糖尿病病友在節日後血糖超標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為過節期間無節制地大吃應景食物,或是怕浪費而連續多日攝取,造成血糖控制不易。
中秋剛過,就有許多患者因為攝取過多的月餅、烤肉等應景食物,造成血糖飆升。劉妙真醫師說:「月餅和烤肉常含有大量的糖分與油脂,過量食用可能會造成血糖竄升,誘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甚至增加住院風險,不可不慎!」
她提醒,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並非疾病本身,而是在於高血糖易引起各種併發症,不僅影響患者生活品質,還可能危及性命。
糖尿病併發症通常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併發症包括感染、酮酸中毒等;而慢性併發症的表現相當多樣化,如心、腦血管等大血管病變與視網膜、腎臟等小血管病變。
因此,臨床上,除了密切控管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三大指標,還會定期追蹤患者的併發症風險。劉妙真醫師指出,特別是沒有節制飲食的患者就容易有「飯後血糖」超標的問題,長期血糖波動的後果就是發生併發症。
劉妙真醫師提出節日控糖 2 秘訣,未來碰到每個節日,都能利用同樣的飲食觀念來控糖,讓大家都能過個輕鬆、無負擔的幸福佳節。
節日控糖第一招:熟悉食物代換原則
劉妙真醫師表示,糖尿病門診中均會安排營養師依據患者的身高、體重與健康狀況制定營養規劃,教導糖友如何管理卡路里等各項營養指標的攝取,「如果想在節日時輕鬆享受美食,建議可用食物代換原則,避免熱量超標。」
她以中秋節為例,攝取每種月餅前,應好好研究其營養標示,特別注意醣類、油脂含量。若吃了顆月餅,就應減少當天正餐中的飯、麵類等主食的攝取量,並減少當餐的油脂量。
吃烤肉時,則儘量少油、少鹽、少糖、多青菜,並用天然無加工食材取代加工食品,例如,以鹽巴或黑胡椒取代烤肉醬、以蔬菜取代吐司夾肉、以雞胸肉和里肌肉片取代培根與香腸等。
只要熟悉食物代換的基本原則,並採取與家人分食、分量減半的原則,就能避免短時間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血糖大幅波動。劉妙真醫師說:「可將一顆月餅分成 2~4 等份,與家人同享,就能減少醣類、油脂類的攝取量。」
節日控糖第二招:良好醫病溝通增進控糖成效
除了飲食控制,藥物治療也是相當重要!今年 (2021) 恰逢胰島素問世 100 周年,而胰島素的演進也更貼近糖尿病患者的使用需求。長效型胰島素的出現,一天一次的治療方式大幅改善用藥的便利性。
劉妙真醫師指出,現階段也有以長效胰島素為主的複方筆針,可以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避免用餐前後血糖波動過大,也較不容易發生低血糖副作用,筆針形式在注射上較無疼痛感,攜帶也更為方便。呼籲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治療選擇,不要對胰島素治療有先入為主的成見。
她曾收治因急性併發症送醫後確診糖尿病的 58 歲個案,住院期間血糖控制良好,但出院後卻因為無法節制飲食,每次回診血糖值都未達控制目標,糖化血色素高達 9%。
詢問之下,才知個案除了飲食問題之外,還因為怕麻煩多次自行縮減胰島素施打次數。經過討論後,患者改用複方胰島素筆針治療,降低施打次數,目前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在 6.3%,便利的用藥模式也讓他面對糖尿病治療,更加積極有信心。
劉妙真醫師呼籲,糖尿病是一個可以穩定控制的疾病,無論口服藥物或是胰島素,只要是適合的藥物都是好的治療方式,鼓勵患者落實飲食管理與血糖監測,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MAT-TW-2101335-1.0-09/21
文 / 黃慧玫、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