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高惠宇看天下》德國新政府會重塑對華關係

優傳媒/ 2021.09.28 12:10

德國大選後,兩大黨都要與其他政黨合作方能組閣,觀其合作對象,無論是綠黨還是自民黨,過去都對中國有著更為批評的態度,所以未來新聯合新政府,應會重塑德中關係。(圖/取自網路)

 

作者/高惠宇

 

德國大選結束,兩大黨和三小黨開始辛苦磨合如何組成下屆聯合政府。各方關心的仍是:德國的外交政策,在梅克爾主廚16年之後,會留下多少這位前大廚的味道?

 

得票最多的社民黨主席蕭茲可望是下任總理,他是梅克爾時代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得票第二多的基民/基社領袖拉謝爾,本來就是梅克爾指名的接班人,兩人都與梅克爾關係密切。

 

未來政府由這兩黨之一加上綠黨或自由民主黨組閣,梅克爾的影子仍會在。華府和歐洲其他國家關心的是:梅克爾時代不願過份親美、也不願疏忽中國和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是否繼續會被採行?

 

眾所周知,過去德國是歐盟國家中最強烈主張要對中國開放的,而德國內部又以企業界最明顯支持中國。

 

應該是受到美國川普和拜登兩任政府皆抗中的影響,今年大選,德國各主要政黨的競選政見中,都突出了對華政策,內容包括中國是地緣政治挑戰、中國不公平的市場准入,以及香港和新疆的人權狀況。

 

德國一般民眾對中國的態度也在轉變中,今年8月份一項民調顯示,有58%的德國人認為:即使對華經貿關係受損,德國也應採取比較強硬的對華政策。過去在歐盟國家中,德國人是對大陸最友善的國家之一。非常願意與大陸維持堅強的貿易關係。

 

近兩年,隨著華府的反中態度,和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強勢崛起,德國內部有人開始批評梅克爾的中國政策有“盲點”。今年六月的G7峰會中,儘管拜登強力主導反中氣氛,梅克爾仍然明確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是歐洲對手,但是在許多問題上,中國也是合作伙伴。」

 

競選過程中,環保綠黨的明星候選人貝爾博克女士高舉反中旗幟,認為歐盟需要對中國的進口品實施特別關稅,因為中國企業通常沒有達到歐盟的環保與勞工標準。

 

事實上,在經過多年的追趕與學習後,中國在綠能和汽車製造上,已不再是德國能源和汽車的消費者,而是有競爭力的對手了。這使得過去明顯支持中國的德國企業界,看法也在轉變中,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主席受訪時就說,「誰想繼續享有歐盟的自由市場准入,誰就必須遵守基本的規則,同樣地開放本國市場。」

 

至於商機強大、一直受到梅克爾總理和馬克宏總統重視的中歐投資協定,儘管習近平主席明示、暗示其重要性,德國朝野各黨在競選中已取得共識:如果北京不收回對批評過新疆政策的歐洲議會議員和學者做出的制裁,歐中投資協定就不可能會有進展。

 

另有一事,可以看出德國在關鍵時刻的親疏選擇。梅克爾要離開政壇前,早在7月15日就親自飛至華府向拜登說再見,兩人見面,拜登不再提對天然氣管線“北溪2號”的制裁問題,梅克爾也重申支持美國的反中立場。並向美國保證,德國政權交接不會導致對美政策變動。

 

梅克爾與另一大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電話道別,則發生在9月10日,相對於德國政府只有簡短的對外說明,大陸外交部則發表十分詳細的通話內容。

 

總之,德國大選後,組閣過程或許曲折,但兩大黨的合作對象,無論是綠黨還是自民黨,過去都對中國有著更為批評的態度,所以未來新聯合新政府,應會重塑德中關係。

 

作者簡介

高惠宇
~退休媒體人
~曾擔任報紙、電視、電台、網媒主管
~曾任民意代表
~現職“高旺旺的媽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