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花一個月只為做一分鐘動畫 動漫藝次元策展人趙瞬文:創作是先療癒自己再感動別人

欣傳媒/ 2021.09.22 00:50

趙瞬文,是北藝大動畫系教授也是一名動畫導演,同時還是2021/7/13~9/26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辦的「動漫藝次元」策展人。欣傳媒專訪趙教授,了解她與動漫的不解之緣以及這次策展的原因。如果製作一部關於她的動畫,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從幫同學畫小甜甜  到畫出自己的原創角色

新聞圖片趙瞬文本身就是動畫導演,也有作品展出;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我想每個小孩都受動漫影響很大,我也是看卡通長大的,那個年代大部分是看日本和迪士尼為主,看著看著就跟著畫。小學時我常被派去參加海報比賽,而且每天都在畫小甜甜,畫到同學都跟我要簽名,就有了興趣和成就感。

高中自然而然讀美術班,到了大學我念台藝大雕塑,接觸到學院派的訓練,慢慢知道美術訓練跟動漫其實有很深的關係,因為所有動畫跟漫畫的基礎就是美術。

畢業後我去做遊戲、多媒體動畫,後來到美國念多媒體動畫類碩士,回台灣開始在大學兼課,長期做數位影音課程。在人才培育的教學上,今年剛好滿20年了,主要教的是2D動畫、偶動畫、停格動畫還有實驗動畫。

新聞圖片《新移民》是趙瞬文原創動畫作品,在展間將角色以雕塑形式具象化;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其實做動畫很辛苦,如果畫家需要用一個月來完成一幅畫,那我們的一個月可能只能做出一分鐘動畫;而一部3到10分鐘的2D電腦動畫從發想到完成,一個人獨自製作的話也差不多需要一年。

歷程是個折磨,但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快樂跟成就感,很多創作就是先療癒自己再感動別人。我想動畫到了這個年代,已經跳脫了娛樂產業,追求的是更高精神層面上跟觀眾的交流,啟發觀眾思考,所以後續也會延伸出很多議題。

想把主動選擇權交到台灣觀眾手中

我們從小被主流漫畫、商業動畫影響,賣座的片子塞到台灣來,電視播什麼,我們就只能看什麼,所以對動漫的認識都是被動的,沒辦法接觸到多元的動畫或漫畫。 

但北藝大動畫系很重視藝術,是全台灣唯一叫「動畫系」的科系,其他大學都叫多媒體動畫或視覺傳達,也就是說我們最專注在動畫,而且是「動畫藝術」。如果要講動畫藝術,就非得提高美術層次不可,美術風格也要多元。

當我做完關渡國際動畫節策展後就有個使命感,想介紹國際上各種不同風格的動畫,讓台灣人看到更多藝術類的動畫。

新浪潮展間揭露奧妙

這次特展也是秉持這個精神,我們把展覽分為新浪潮跟跨世代。

一樓的作品叫新浪潮,分成5個展間。第一個展間是王登鈺,他最有名就是金馬獎得獎的動畫《金魚》。他為了這次展覽,從《秘密耳語》這部漫畫延伸做了《怪獸大進擊》,還特別花了兩個月3D列印出裡面兩隻怪獸,所以它也是一個新媒材。結合不同的手法,把原來是手繪到電繪的原創角色設計,再變成3D建模、3D印表機印出,整個流程都很完整。

新聞圖片王登鈺特別為了這次展覽3D列印了兩隻怪獸;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這個精神同樣也在劉育樹導演的展間呈現,他的原創漫畫也從草稿到漫畫,然後做成3D模型、做成3D列印公仔,都是這樣的脈絡,都是在講台灣的原創IP,所以左邊劉育樹,右方王登鈺的展廳,正好是做一個交流呼應。

中間展廳是黃子佼、ANO(蕭閔釗)、呂志文作品,他們跟玩具銀行合作,把回收玩具整理成3個大型裝置藝術。第一個是非常壯觀的《動鳥.漫居》,ANO要講的是我們從小被動畫漫畫影響,看到這個鳥居就好像來朝聖心中的動漫大神,有種儀式感。

新聞圖片《動鳥.漫居》布展;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另外一個是ANO的《獅去勇氣》,說的是綠野仙蹤那隻沒自信的獅子需要找回勇氣的題材,也是充滿童趣的創作。

黃子佼的《跨越彩虹》是Over the Rainbow那首歌給的靈感,彩虹是幸福夢想的象徵,鼓勵去追尋我們的夢想,也帶給大家對未來的希望。

因此這些都是很正面的作品,既有玩具回收的環保概念,也有跟動漫朝聖的概念,珍惜我們過去的回憶也珍惜這些玩具,賦予它第二次的生命。

而呂志文和黃子佼的合作有3D光柵的插畫,採用好幾個圖層去印刷,你在不同的視角移動就能看到動態,其實也是種視覺暫留的現象。

新聞圖片黃勻弦讓觀眾了解偶動畫製作現場樣貌及流程;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黃勻弦則是一位新銳導演,她生於捏麵人世家,大學時把捏麵工藝結合偶動畫創作,也得到很多獎。《當一個人》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但全片沒有對話,只用影像來說故事。這個展間不只展她的偶動畫,也還原了製作現場、偶動畫製作流程,非常精彩,也很受到觀眾喜歡。

跨世代創作者的異同

新聞圖片每張桌子上呈現的是漫畫的製作過程與細節;圖片/動漫藝次元提供

二樓展間屬於跨世代,介紹好幾位資深漫畫大師,包括日本的本庄敬老師,岩見靜治老師,還有香港鄺志德老師,新加坡張勝福老師,他們都是用比較傳統的手繪方式,美術底子非常深厚。

對照到新生代的新銳漫畫家,馬來西亞的阿魚丸採用電繪並在網路平台發表,這是跨世代交流不同的創作形式,他們一樣都在故事上有著豐富創意,不同的只有使用工具的變化。

新聞圖片電繪是現在流行的創作工具,對創作者來說省時省力;攝影/林芳如

展間最後也帶來不同國籍導演,不同製作風格的動畫短片,包括台灣幾位得到許多國際大獎的新銳導演。觀察多種議題和說故事的手法,是滿有趣的地方。

不販售商品 只展現夢想

新聞圖片劉育樹導演《墨世曙光》運用科技聲光,創造出遠古神話氛圍的沉浸式體驗空間;攝影/林芳如

動漫藝次元跟一般動漫特展很不一樣,台灣這麼多年來看到的動漫特展都在賣商品,脫離不了商業化的範圍。但我們沒有包袱,主辦單位台灣藝術教育館屬於教育部,我們有更重要的教育推廣責任,要把更多元的漫畫或是不同國家的動畫漫畫都介紹到台灣來。

由於重視教育扎根,本來這次還針對不同年齡層舉辦動漫工作坊,很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全部取消,改成線上導覽去拍攝導演的工作室。不過好處是這些影片可以保存很久,甚至成為往後學習的教材。

希望大眾能支持原創,不論是購買正版或網路付費閱讀、進電影院看動畫電影,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觀眾,就會有市場去做出更多原創動畫,打造更好的創作環境,也能鼓勵更多人才投入這個天馬行空,沒有框架的世界。

 

動漫藝次元特展官網

延伸閱讀
二手玩具拼成華麗鳥居、沉浸式魔幻空間 動漫藝次元特展有哪些亮點?

採訪/撰文:林芳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