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6寶媽 磁暴

產後憂鬱80%可治癒!名醫楊聰財曝3種產後情感障礙類型,2點建議助改善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2021.09.21 10:00

新生命的到來,不只帶來喜悅,也帶來壓力!日前新竹市發生一起人倫悲劇,警消獲報一名1歲多的小男童臉色發白,送醫前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初步了解,疑似母親涉嫌殺害親生兒子;去年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似因產後憂鬱症輕生,但事發前卻看不出異狀,讓粉絲感到惋惜與不捨。

新聞圖片

婦女生產後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的狀況,這些現象大多在幾天後就會消失,但也有少部分症狀嚴重的個案,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與照護。

臨床統計約有70%~80%的婦女在產後出現程度不一的情緒困擾,有10%~20%的婦女則會出現產後憂鬱症。根據兒福聯盟調查,超過6成的新手媽媽不考慮再生小孩,這顯示了生兒育女對現代婦女來說,的確是沈重的負荷。

常見3種產後憂鬱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產後情感障礙可分成「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3大類型。

❶產後情緒低落

占產婦的50%到80%,大多發生在產後3到10天內,發生率高,是最常見的產後情感障礙。產後情緒低落通常幾天內就會消失,最多不會超過2周,會出現想哭、煩躁、易怒、無力、情緒不穩及食慾下降等症狀,相當常見,不需要特別治療就會自行緩解。

❷產後憂鬱症

約占產婦10%到20%,大約產後3天左右開始出現症狀,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只是表現更多樣化、更嚴重及發作的時間更久;會出現容易激動、莫名哭泣、易失眠、反應變遲鈍、有強烈的罪惡感,甚至產生自殺或是想死的念頭。

❸產後精神病

是產後憂鬱症最嚴重的一型,發生率約千分之1至千分之2,約在產後1到4週出現症狀,通常持續好幾個月以上。產婦有幻覺及被害妄想,嚴重時會合併精神異常,現實感變差、自我照顧能力不佳、對事物喪失興趣、出現罪惡感或貶低自己,甚至有自殺的念頭,這類型的患者需要較長的恢復期。 心理及環境支持

楊聰材曾收治一名35歲婦女,在產後四周來尋求協助。這名初產婦由先生陪同看診,表示心情低落、做事提不起勁、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食慾不佳、坐月子期間瘦了4、5公斤;精神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有罪惡感及強烈的沒有價值感、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孩子,現階段活得很累,有輕生的念頭。 楊聰財表示,產後憂鬱症就醫,一般求診精神科醫師,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環境支持。

首先,服用抗憂鬱劑緩解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眠。其次,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個案正面思考、積極面對生活。過程中,心理師協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想法、觀念和態度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例如半杯水的小故事,玻璃杯裡面有半杯水,有些人覺得只剩下半杯水,心情好沮喪;另一種人的思考模式是,還有半杯水,覺得好感恩。

最後,環境支持包括先生的陪伴支持、親友的傾聽接納。所幸,透過三個面相的協助,這名產婦治療約3個月後,情況大為好轉。

新聞圖片

發生產後憂鬱3因素

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包含生理、心理、環境3種因素。

◎生理:

來自於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生產時荷爾蒙的調整,身體外觀改變,或生產前就有憂鬱症、 焦慮症,或經前症候群。

◎心理因素:

跟個性有關,通常是自我要求較高、自信心較低,或較神經質的人比較容易發生。

◎環境因素:

孩子的出生是非預期的、夫妻關係不協調、經濟狀況不允許、生活中同時遭遇其他重大事件、家庭與朋友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陪伴等,皆是產後憂鬱相關危險因子。

Box

產後憂鬱症高風險族群

1.過去有精神疾患的病史

2.懷孕過程中有憂鬱或焦慮情形

3.生活發生重大事件

4.懷孕或生產時,有出現併發症

5.曾有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

6.親戚朋友支持不足

妳有產後憂鬱症嗎? 藉由評估量表,自我衡量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供「產後憂鬱量表」,讓媽媽可以自我評估。

(表格來源: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圖片提供/常春月刊)

(表格來源: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圖片提供/常春月刊)

楊聰財指出,研究顯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產後憂鬱症基本上是可以根治的,80%的人可以治癒。如果產後憂鬱症發展到重度憂鬱症,療程較久至少要半年,也有可能增加日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以腦神經科學來說,憂鬱症受到腦神經傳導物質影響,包含血清素、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等,有些人可能因為體質加上個性的關係,又碰到生活事件影響,導致憂鬱症復發。

新聞圖片

運動紓壓預防產後憂鬱

楊聰財建議,有憂鬱傾向的民眾,要把握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適度運動三原則。良好的飲食與睡眠,是維持身心健康的基礎,睡眠能幫助情緒穩定,睡不好通常讓人精神差、心情不好。睡眠黃金時間是晚上11點到隔天6點,患者每天一定要睡滿7小時,每周要固定運動讓自己多流汗,同時盡可能保持作息規律正常,以減少憂鬱症發作。

採取333運動法,一個禮拜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或是從事中度有氧運動,慢跑、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打球或跳舞,民眾要留意自己身心靈健康,能睡、能吃、能動、能笑是很好的指標。

人一旦碰到壓力,可能會出現睡眠不穩定、食慾不振等身心反應。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紓壓方法,孤單無助時找人陪伴,和知心的朋友聊聊、聽聽音樂唱唱歌,搭配做腹式呼吸,從鼻子慢慢吸氣嘴巴慢慢吐氣,早、中、晚、睡覺各做20次,一天至少做80次。

楊聰財建議,每天睡前可以寫下心情日記、感恩日記或快樂日記,能放鬆緊張壓力,讓心情更正面。對人感恩,不僅利人也能利己,還能增加腦部血清素的分泌,讓人睡眠品質較佳,情緒較穩定,減少衝動失控。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丈夫和家人的關心與支持是產後憂鬱症最好的治療方法,他人的傾聽、陪伴、帶動,能降低患者的孤寂感。在坐月子期間,產婦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適度宣洩情緒,將心中的焦慮和不安告訴「對」的人。

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憂鬱症患者跟自殺高度相關,自殺防治學會提到善用「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概念。主動關心,適度詢問對方的狀況,例如「你是否曾經希望睡著後就不要再醒來?」、「你是否覺得活著沒價值,也沒有人在乎?」聆聽對方的想法,適當的回應與陪伴。如果憂鬱症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要鼓勵她去接受專業協助且陪伴就醫。

最後,楊聰財提醒,新生命的降臨,帶來幸福感,也帶來照顧上的壓力,產後媽媽給自己和家人一段適應期是必需的。產後憂鬱症狀大多數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好轉,應考慮就醫。丈夫及親朋好友們可多加陪伴,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讓媽媽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有團隊的支持。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2期

文章來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8683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