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把握關鍵,產除風險」2021年病人安全週-孕產兒安全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 2021.09.13 14:17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武報導】
一名楊小姐做試管嬰兒近5年才如願懷孕,懷孕後期發生多次癲癇;為監測發作頻率,擔任消防員的先生,還買了一個監視器放置床頭,記錄太太的發作情形,以利醫師鑑別診斷。因為多次癲癇,醫師建議提早剖腹生產,產後詳細檢查才發現腦部長瘤壓迫以致造成癲癇,須儘快開刀;產後的喜悅頓時轉為憂傷,「擔心小孩剛出生就沒媽媽」。後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團隊的全力救治下,已康復出院快樂當媽媽。

另一名宋小姐初次懷孕20週時胎兒突然心跳停止,求醫才知道自己有免疫疾病。第二次懷孕又流產,直到第三次懷孕,積極接受藥物治療,並從19週開始每天施打肝素,直到寶寶出生,總共打了100多支針,打到部位「黑青」。如今看到寶寶長得活潑可愛,覺得懷孕期間的辛苦都值得。「非常感謝高醫團隊的照護,讓我們可以把寶寶平安且健康生下來!」

懷孕生子是人生重要的歷程,準媽媽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小寶寶?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天約有 810 名婦女死於可預防的懷孕和分娩相關原因、約有 6,700名新生兒死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3至19日舉辦2021年病人安全週活動「孕產兒安全–把握關鍵,產除風險」,期能提升孕產兒安全的認知,共同為孕產婦創造幸福、平安且順利的產程。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院院長鍾飲文表示,病人安全週是全球性的活動,今年國內主題為「孕產兒安全(Safe maternal and newborn care)」;而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一直是本院相當重視的課題之一,每年挹注許多資源、人力於品質提升上,並多次完成各項大型認證/評鑑,包括JCI國際醫療評鑑、循環式品質管理、品管圈及國家品質標章等。今年因考量疫情,活動改採孕產兒安全案例分享、新生兒急救模擬演練實作課程等方式辦理,除持續營造病人安全優先的組織文化外,希望透過具創意性及教育性的互動方式,加強宣導孕產兒安全觀念,並鼓勵孕產婦、新手爸媽、家屬與醫療人員、醫療人員間、單位主管等主動提出病安的顧慮,共同為「孕產兒安全」努力。

會中邀請二名歷經生死交關仍不放棄的鐵人媽媽,分享艱辛求子的心路歷程。楊小姐回想產後發現,右前額葉有一枚7公分的腦膜瘤(約拳頭大小),些微壓迫左腦,須開刀治療,讓她陷入產後心理掙扎,又擔心坐完月子再進行手術,腫瘤恐變大,於是接受醫師建議,於產後兩週進行開腦手術。治療過程中,在神經重症暨腦中風加護室主任吳孟霓醫師、神經外科主任劉安祥醫師、產科主任莊蕙瑜醫師等醫師的共同照護下,癒後良好,僅在加護病房插管1天便轉一般病房,含術前僅住院8天,比預期提早6天出院,「很感謝高醫團隊給予幫助,才能有現在正常的生活,雖然孩子很皮,但我們還是很愛他」。

宋小姐則說,她一直認為自然懷孕是很正常的,沒有做特別檢查等。直到第一次懷孕時,寶寶突然沒有心跳,讓她和先生當下非常錯愕及無法接受,連續經歷2次喪子之痛,第三次懷孕期間她特別小心,因免疫疾病需要每天打針,曾經默默掉眼淚或心生抗拒,但還是勇敢面對,先生看在眼裡非常心疼。有次小倆口吵架,太太想到只有先生能幫他打針就默默的回來了;他們笑著說,為了打針也建立革命情感。經過這些努力目前已生完兩個健康寶寶,他們非常感謝產科主任莊蕙瑜醫師及免疫風濕陳忠仁醫師一路的照護。

高醫婦產部產科主任莊蕙瑜醫師表示,孕產婦要確實定期產檢、注意胎兒胎動、心跳及紀錄自己血糖的變化,過早或過晚生育都會影響媽媽和寶寶健康,只要身體有不對勁,可洽詢產科醫師,一起來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