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民團警告:24歲以下青少年服用精神科藥物恐增加自殺風險

匯流新聞網/邱 璽臣 2021.09.12 23:50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去年台灣的校園內傳出許多令人遺憾的消息,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前日「世界自殺防治日」指出青少年自殺問題嚴重,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另外,中華公民人權協會(CCHR)過去即一再提出警告,24歲以下青少年服用精神科藥物,恐將增加自殺風險。

CCHR主張,這個嚴重和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必須讓家長、老師、輔導體系的人員和社福人員了解,更重要的是讓服藥的青少年朋友自己知道。該協會理事長董正隆今(12)日表示,近年來,台灣青少年自殺人數暴增,究竟真正成因是否與精神科藥有關,正是台灣CCHR的研究報告《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數一萬三,精神科藥是因是果?》探討的主題。

董正隆強調,作為全台唯一監督精神科和身心科的社團法人,有義務讓大眾了解精神科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因為這些副作用,正是精神科和身心科所極力隱藏的事實。就如同在正統醫學手術前,均會明確告知家屬手術的風險、副作用並簽署同意書,CCHR也希望身心科能夠比照同樣的程序,讓家屬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權,如此才不會導致眾多的精神科醫療糾紛。

今年8月21日,由監察院發出報告,2019年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較2018年增加47人,增幅為22.4%,已經持續6年呈現升高趨勢,而自殺通報個案也以15至24歲的22.6%占比最多。CCHR指出,自殺目前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占第二位,僅次於意外,顯示青少年自殺問題不容忽視。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領藥統計,從2013年到2019年,青少年憂鬱、躁鬱症的領藥人數節節上升,2016到2019四年之間,增長幅度更大。監察院根據衛福部統計的自殺通報人數,所得到的最新2020年數字,24歲及以下的自殺通報人數竟高達13041人。

CCHR提到,從2013年到2019年之間,青少年領取和服用抗憂鬱、躁鬱劑人數成長了2.28倍;而青少年的自殺通報人數從2013年到2020年之間,成長2.18倍。CCHR坦言,當然不能沒有根據的妄加揣測尋死的青少年一定都服用精神科藥物,但是要完全撇清這兩者之間相關性,卻也不容易。40%的自殺死亡者,其實已經被精神科、身心科診斷有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代表已經進入就醫階段,接受開藥、服藥。

CCHR強調,2018年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公布,所有抗憂鬱藥物的藥廠產品的包裝及說明,要包括黑框警告和警告聲明,提醒醫療從業人員注意,服用這些藥物治療的青少年兒童,自殺想法和行為風險會增加。

「如何知道自殺事件與精神科藥物、抗憂鬱劑之間有沒有相關性存在?」CCHR指出,藥物仿單裡面的臨床實驗結果,可找到證明;例如:「自殺傾向或行為有增加XX%,而在安慰劑組則無人發生」,每一種抗憂鬱劑的仿單裡,都能找到這樣的臨床實驗結果。甚至其他種類的精神科藥物仿單,也有「會增加自殺風險」的陳述。

Frontiers in psychiatry(精神病學前沿)雜誌於去年刊登澳洲的一項研究,發現澳洲青少年自殺比率提升,和服用抗憂鬱劑比率的提升同時發生。CCHR表示,當然相關性不能代表因果關係,許多因素會影響自殺率。但是,鑑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警告:與安慰劑作比較,使用抗憂鬱劑的自殺風險高出一倍,因此CCHR並不驚訝,給藥率上升的同時,年輕人自殺率也上升。

CCHR擔憂,如果自殺防治專家「唯一的信仰」是抗憂鬱劑能夠平衡年輕人的自殺數量,那麼要等到哪一天,才能看到青少年自殺人數再度下降?CCHR希望,我國的自殺防治專家,能把抗憂鬱劑的藥物副作用也算進滾動式管理的防治方法中。

新聞照來源:時代力量黨團、CCHR公民人權協會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為政者應注意百姓憂心啥!陳佩琪:打不到疫苗市民哭了 怕傳染小孩

燦樹颱風/北北基13日正常上班上課 北市紅黃線停車至明日7點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