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花慈中醫專欄】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如何治療

慈善新聞網/ 2021.08.31 10:35

  氣候乾燥時,身體會因缺乏水份引起口角發炎、皮膚乾裂、哮喘燥咳等症狀,中醫稱之「燥」。若全年感受到口、眼和皮膚乾燥伴隨關節疼痛,要留意了!很可能是被「乾燥症」(修格連氏症) 所纏上。乾燥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原發性乾燥症在台灣的發生率排名第二,僅次於類風濕關節炎,但所有的風濕免疫疾病都有可能產生繼發性的乾燥症,因此患病的人數相當可觀。乾燥症的症狀向來不明顯,因此常被人們所忽略而就診延誤,經年累月影響體內其他系統,例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等等,間接變得煩躁、鬱悶,嚴重時還會造成多器官受損,因此健保署認定為重大疾病。

  根據「乾燥症」的臨床表現,在中醫是歸屬於「燥痹」的範疇,是由燥邪侵襲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感受燥熱之邪,日久釀毒傷及體內津液,導致臟腑九竅失於濡養;患者本身也多屬於陰虛燥熱、精血不足或亂服用溫熱之藥導致津液耗損的體質。中醫在治療上以「滋陰生津、化瘀通絡」為主,養胃生津、滋肝明目、補腎填精、益氣養血等等,都是中醫治療的方針。

  治療部分,以針對口乾、眼乾的陰虛燥熱症狀為主,常用中藥有生地、麥冬、玄參、沙參、枸杞子、生地黃、百合、五味子等養陰潤燥之品,一般都有不錯效果。也可搭配針灸促進淚液分泌及眼區周圍循環,如睛明、攢竹、承泣、絲竹空、合谷等穴道,有效改善乾眼困擾。

  乾燥症目前仍無法根治,除了對症下藥,避免炸、烤、辣、酒、補,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才是治療疾病的不二法門。

撰文、攝影/沈炫樞、莊嘉豪(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