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華人世界一直佔有很大的地位,尤其是在針灸這個特殊的治療系統上,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雖然針灸的效果已經被證實,但當看到細長的針垂直插入身體時,除了痛感以外,不少人也會在視覺上感到恐懼,台北市一位紀小姐就因工作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頸椎椎間盤突出,加上疫情影響業績壓力,使得肌肉緊繃有時還會出現酸麻現象困擾不已,最後選擇改良型針灸「浮針」,使症狀得到改善。
何謂新型針灸「浮針」?中國醫大附醫中醫傷科主任黃敬軒醫師說明,浮針其實已經問世24年,首次於1996年在中國廣東省被提出,之後不斷研究改良,於2012年編入中國全國高等中醫藥學校本科教材。浮針與傳統針灸最大的不同,主要在於施針的方式以及針具。傳統針灸是採垂直同時旋轉入針,在過程中對於痛感較敏感的患者會感到疼痛,同時視覺上的恐懼也較大,因此容易使部分患者產生抗拒,而浮針則是採用平刺的方式入針,相較於傳統針灸需扎入肌肉層,浮針則是在皮下表淺處作用,且扎入後可水平掃散,因此約扎入1-3針即可完成,不像傳統針灸在患部往往需要多處進針,減少針不斷扎入體內的次數,在痛感上、視覺上都較傳統針灸容易讓患者接受。
而在針具上為了配合浮針的特性,也做了許多的改良,面前已經是第五代的針具,黃敬軒醫師解釋傳統針灸的針具較單純,直接就是細長型的針搭配子彈型的針尖,以便扎入肌肉層、刺激穴道,達到治療效果。而浮針的針具則較傳統針具來的粗,外層是塑膠軟短,內層是金屬針芯,針尖也採用斜面設計,入針後並不會產生太大的痛感,同時在掃散時可先將金屬針芯退入塑膠針管內,並用卡榫固定,避免金屬針尖掃散的過程中傷倒皮下組織,因此能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並在預計的患部內進行多點的刺激,達到治療的效果。
許多像是筋脈不舒、血滯不通所導致的頸肩、腰痛、腿痛和一些內科、婦科雜病,尤其在傷科和疼痛科是非常適合採用浮針治療,黃敬軒醫師表示浮針可以大面積持久地通筋活絡,促進新陳代謝,激發人體自癒能力,同時因為作用在皮下表淺,所以不會扎到神經、骨頭等區域,因此安全性非常高,而且在施針的當下即可感受到症狀舒緩,患者立即就能感受到治療有感、減輕不適,對於長期為痠痛、疼痛所苦的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國醫大附醫中醫傷科主任 黃敬軒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針灸】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90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