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戴立寧隨想錄》民主容不得偷工減料

優傳媒/ 2021.08.26 23:59

 

作者/戴立寧

 

民主,是一種信仰,一種理想, 一種情懷;台灣的民主曾經是、也一直是台灣人終極的追求 和 永遠的驕傲。

 

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肆虐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地因防疫而實施的封城、宵禁、戴口罩等等強制措施,影響了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的評等。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20年2月公布的民主指數顯示,全球167個國家/地區得分普遍下降。只有 8.4% 的人口生活在「完全民主」的環境之下;全球得分 5.37(滿分10)是自 2006 年指數開始以來的最低記錄。

 

在全球民主指數普遍下滑的大勢之下, 台灣卻異軍突起;以8.94的高分從原來的第31位,逆勢上升了20個名次,第11名;成為全亞洲「最民主」的典範。居日本 (8.13, 第21)、 韓國 (8.01,第23)、香港(5.57,第87)和中國大陸(2.2,第151)之前;並且領先傳統上被認為老牌的民主國家:德國(8.67,第14)、英國(8.54,第16)、法國(7.99,第24)、美國(7.92,第25) 。

 

民主指數是由經濟學人信息社編製、解析世界167個國家/地區民主程度的指數。它主要衡量五個指標:1) 選舉程序與多樣性、2) 政府運作、3) 政治參與、4) 政治文化 和 5) 公民自由。按得分區分為「完全民主」(8至10分)、「部分民主」(6至7.9分)、「混合政權」(4至5.9分)和「專制政權」(低於4分)四大類。

 

因為疫情管制的關係,法國和葡萄牙在2020年失去「完全民主」地位;而美國,早在2016年就由「完全民主」國家降級為「部分民主」國家,這和川普的當選、美國民主的劣化(如:黑命貴BLM),不無關係。

 

我們必須承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民主指數」,充斥了西方的價值觀;傲慢與偏见,在所難免,但也不無反映了某些事實,有其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關於台灣民主的評價和讚美。就是因為這樣不平常的溢美,令人心生警惕,特別是讓我聯想起、我在前一篇〈隨想〉中曾經談論過 「全球防疫韌性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的起伏。

 

台灣是座海島,四面環水 ── 四面環水,屏障天然;防疫的對策既簡單、也有效:堅壁清野,死守嚴防。因此在彭博(Bloomberg)2020年起開始製作「全球防疫韌性排名」上,輕易地名列前茅;2021年5月之前,台灣排名第五, 在 民主指數11名的更前面。

一個月之後,風雲突變,臺灣本土疫情大規模地爆發。6月28日,彭博社防疫韌性排名,台灣自由落體式地陡降到了第44名。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 根據衛福部自己的資料,高達5.17%,是全球平均數2.87%的1.79倍;在全球死亡率的排名高居第4。

 

台灣抗疫神話的破滅,令人注意到一個細節;而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 Devils in the details) ,決定了成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最長為14天;於是14天的隔離措施為全球各地所普遍實施。或許有些不得已的原因或不足以為外人道的理由,台灣對於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強制隔離期間14天的計算,縮水成了:5+9 (5天居家檢疫、9天自主健康管理)。2021年4月15日,對於貨機組人員,再度縮水成了 3+11;如此這般一而再的偷工減料、短斤缺兩,終致釀成大災。

 

偷工減料是任何工程的大忌,在民主實踐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在疫情的放大鏡之下,偷工減料、短斤缺兩,俯拾皆是,無處不在,為政者甚至是有意為之,肆無忌憚;對於疫苗的操作,尤為突出, 顯得妖異。

 

民主是一種情懷,涉及很多細節;其實踐,主要有三: 1) 法定程序 (due process of law ) ; 2) 公開透明 ( open and transparency ) ; 3) 權利制衡 ( Check and Balance) 。其中任何一點的偷工減料,必然導致民主進程的大幅衰退,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果真要民主進步,能不三省、三思?

 

台灣2020年2月的民主指數曾經大放異彩,2021年的指數將會如何?鑒於「全球防疫韌性排名」的先例,只能暗自祈禱,心懷恐懼!

 

(圖片均取自網路)

 

作者剪影

 

戴立寧

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時事。

〈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