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美國食藥署與歐盟藥品主管機關發現,施打BNT 與莫德納Covid-19 mRNA疫苗和心肌炎、心包膜炎之間,可能有關聯性。歐洲藥管局分析,截至7月10日, BNT的1.77億劑接種疫苗中,出現145例心肌炎,以及138例心包炎;而莫德納2000萬劑疫苗接種當中,則是出現19例心肌炎和19例心包炎,其中5人死亡。
那麼疫苗還能夠安心施打嗎?對此,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根據指揮中心表示,雖然數據顯示,確實有發現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發生心肌炎的年輕男性數字高於預期,但計算其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2.6,屬於極罕見的案例,因此從整體公衛角度而言,施打疫苗仍是利遠大於弊。「而且這些年輕人心肌炎發生後,經過適當治療大部分恢復得不錯。」
施奕仲指出,不是只有新冠疫苗有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疾病,若民眾對於這類型疾病不熟悉,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以下是這兩種疾病的發病原因、症狀、預防及治療方式。
心肌炎
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組織發炎,主因是病毒感染。舉例來說,許多腸病毒類的病毒,例如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或某些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病毒類,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等,若跑到心臟造成心肌感染發炎,就是所謂的病毒性心肌炎。
此外,還有許多不明原因的心肌炎,一般認為可能包含某些免疫失調或異常所引起,例如因自體免疫引發的心肌炎;因mRNA疫苗引發的極罕見心肌炎,可能就是透過免疫異常所導致。文獻上,也有報導極罕見的細菌性或寄生蟲引起的心肌炎。有鑒於心肌炎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要預防心肌炎,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個人衛生、提升免疫力,勤洗手、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也可預防病毒性心肌炎。
由於心肌炎常因上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炎的症狀非常多變、難以發現,假若感冒症狀異常延長病程,身體越來越虛弱,就應該提高警覺。施奕仲指出,心臟發炎時,會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而影響血液輸出,除了胸痛外,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喘、很累、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等症狀;而猛爆性的心肌炎,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
心肌炎的型態十分多變,醫師可透過理學檢查、血液檢查或X光、心臟超音波協助診斷,心電圖會呈現各式各樣的變化,各種心律不整都有可能發生,傳導障礙、STT段異常也很常見,最終再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或心肌切片作確切診斷。」而心肌炎的治療方式則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透過藥物改善症狀,給予發炎部位充分的時間恢復,類固醇的角色有正有負,若是確診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球蛋白的治療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至於猛爆性心肌炎患會出現急性心臟衰竭的各種癥候,常需要透過葉克膜延續生命,等待換心。
心包膜炎
心包膜是包圍心臟的一層纖維層,會包覆在進入心臟的幾條大血管的根部中,平常可能約有30毫升的液體,做為緩衝撞擊之用。但如果心包膜發炎,心包膜可能會蓄積發炎液體,過多的液體有時會壓迫心臟,造成所謂的心包膜填塞,若未及時執行心包膜穿刺引流,有死亡的風險。
施奕仲解釋,心包膜炎的發病原因部分與心肌炎相似,主要是病毒感染,在台灣,也會遇到因結核菌感染造成的心包膜炎。此外,尿毒症、癌症轉移、化療電療引起的反應性心包膜炎,也是可能的發生原因。因為造成心包膜炎的成因眾多,預防之道應該以提升免疫力並且從預防或控制慢性病著手,日常生活應均衡飲食以攝取多樣營養素,規律運動來強健身體,並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症狀通常是中央或左側的胸痛,尤其呼吸時會更加嚴重、不舒服,可能會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身體虛弱、發燒、心悸、腹瀉以及嘔吐等症狀。
臨床上,醫師會用聽診檢查是否有特殊的心包摩擦音,或是使用心電圖、超音波檢查等檢測來了解。若是發炎情況嚴重,除了使用消炎藥物緩解,若引發大量心包膜積液,會使用手術或引流將積液排除,避免心包填塞死亡。
疫苗引發的心肌炎、心包膜炎 容易發生在施打一周後
施奕仲表示,無論是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只要提高警覺,出現症狀後及時治療,以這次mRNA疫苗施打後產生的心肌炎與心包膜炎的案例,一般來說都不會威脅生命。即使是疫苗引起的副作用,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統計除極少數案例以外,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
根據歐盟藥品管理局的說法,mRNA疫苗造成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副作用,主要發生在年輕男性、第二劑接種的時候,且發病時間約在一周後到28天內發生。近期台灣出現第一例打完莫德納疫苗診斷心肌炎的疑似案例,是60多歲的女性患者,可見除了年輕男性,任何年齡、性別也都應該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