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防疫模範生是哪個國家?是疫苗覆蓋率極高的英國、以色列,還是疫情穩定控制的紐西蘭,曾經台灣也被視為防疫良好的國家,在今年重摔了一跤,爆發本土疫情下凸顯疫苗缺乏、醫療能量等問題。免疫學專家蕭孟芳坦言:「台灣產官學方面整合相當脆弱,學界欠缺持久性的基礎研究,難有突破性的發現,這是台灣面對新興傳染病防治的致命傷。」
在今年五月時,破百例確診數竟然是台灣人的日常,本土零確診的日子宣告終結,即使現階段疫情穩定控制,零星感染仍存在社會,台灣面臨變異病毒威脅、疫苗吃緊問題,防疫政策上是否該有所調整?不妨借鏡位在南半球的紐西蘭是如何保持「社區清零」。
長年旅居在紐西蘭的免疫學博士、同時前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前陽明大學熱帶醫學教授兼研究所所長蕭孟芳,分享其中台灣與紐西蘭防疫策略上的差異。
變異病毒傳染力增!紐西蘭每個確診個案都做基因定序
紐西蘭防疫政策採取「社區清零」,嚴守邊境管制外,每一位陽性確診個案都會做基因定序,但台灣現階段僅對境外移入的個案做基因定序,蕭孟芳說:「基因定序是流行病學中分析及追蹤病毒變異株分佈的利器,可作為調整及修正防疫策略的參考。」
雖然病毒在個體內複製可產生變異,基因定序也有錯誤率(約 1 %)的問題,但可以提高覆蓋率透過多點基因定序,亦可構圖出傳播鏈連結的佐證。更重要的是,可以早期預警是否有新的病毒變異株出現。
尤其當 Delta 成為傳染力最強的病毒株,紐西蘭公共衛生部門甚至發出警告,社區只要出現一個 Delta 確診者就可能「局部封城」。雖然台灣努力防堵把病毒阻絕境外,但恐怕不會是長久之計,因為變異株將會是常態性的問題!蕭孟芳坦言:「人類面對新的病毒或變異病毒株,通常須有漫長的適應過程,短則十幾年,長則數十年。」
尤其變異病毒可能藉免疫逃避 (immune escape)機制,可使病毒逃避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攻擊,繼續在人體內產生變異以求繁殖生存 。
蕭孟芳接著解釋:「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種本來是要預防感染後重症、減少死亡,但在疫苗普遍接種下,人體的免疫反應對病毒形成免疫選擇壓力(immune selection pressure),使病毒面臨適者生存或被免疫攻擊而淘汰的生死關頭。」如今在 Beta 、Delta 變異株都發現有對疫苗出現免疫逃避的現象。
除非有突破性的疫苗可以阻斷新冠病毒傳播,蕭孟芳認為:「以目前生物科技所開發的疫苗要根除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若是想要及早發現疫情變化走向,台灣不妨更系統化對所有個案進行基因定序。
台灣全民戴口罩為典範!小心忽略空氣微粒傳播
比起歐美國家,台灣戴口罩的順從度極高,更是台灣前半場防疫成功最重要關鍵,但可能也因為過度依賴戴口罩單一方法抗疫,忽略新冠病毒可藉空氣微粒(aerosol)傳播的問題。
在紐西蘭政府只規定搭乘公共交通系統必須戴口罩,包括在超市、賣場、市集、郵局、醫院等人群聚集高風險的地方,戴口罩只是個建議,並無強制性。雖然全民戴口罩沒有台灣那麼落實,但紐西蘭強調與注重手衛生及保持社交距離一樣重要。
而台灣民眾幾乎養成戴口罩的習慣,雖然口罩的確有助於降低病毒的傳播與減少被感染的機會,但蕭孟芳也提醒:「新冠病毒可藉空氣微粒傳播,不正確的戴脫口罩讓病毒仍有機可趁。」
尤其空氣微粒是指可以漂浮遠至 10 公尺外,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十幾小時的微粒(小於 5 微米),講話及呼吸都可以釋出空氣微粒,這是無症狀帶病毒者傳播病毒的方式。因此更應該強調保持社交距離及注重手部衛生。
紐西蘭、台灣兩地疫苗政策兩樣情!
在防疫後半段疫苗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台灣在疫情嚴峻時間靠著美國、日本兩批捐贈的疫苗快速衝起疫苗覆蓋率,如今疫苗較為吃緊下,國產的高端疫苗將在第六輪疫苗接種正式開打。
反觀紐西蘭在早期就大量訂購疫苗,紐西蘭人口不到五百萬人,卻向輝瑞 BNT 訂購 850 萬劑、嬌生 500 萬劑、諾瓦瓦克斯 1072 萬劑、牛津 AZ 760 萬劑疫苗,總計超過 3000 萬劑疫苗。最後決定全國統一使用輝瑞 BNT 疫苗,將其他已到貨的牛津AZ疫苗轉贈給南太平洋島國。
但紐西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 25 %紐西蘭人不願意接種新冠疫苗,除了對疫苗不信任、擔心不良反應外,更多人認為疫情控制良好、沒有疫情威脅、也不打算出國,讓接種意願不高。台灣在今年三月也是類似的狀況,直到今年爆發本土疫情,民眾才開始搶打疫苗。
國人開始搶打疫苗後更凸顯疫苗不夠的問題,今年緊急透過台積電、鴻海、慈濟加購 1500 萬劑的BNT疫苗,但目前尚未正式到貨。蕭孟芳坦言:「台灣疫苗接種出現許多亂象,疫苗開始接種期間,許多非優先順位的達官貴人竟然可以透過各種關係搶先施打疫苗,再度顯示台灣防疫政策充滿政治考量與特權運作。」
尤其國產高端疫苗免疫橋接方式充滿爭議,蕭孟芳指出:「政府國產疫苗自主研發的政策必須腳踏實地,而非急就章護航廠商通過緊急使用授權,做出不良示範,政府這種心態與作為無異鼓勵台灣科技發展走捷徑,對已經不是很紮實的科學研究,簡直是雪上加霜。」
畢竟國內許多人還沒有機會接受疫苗注射,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也是少數,未來甚至還有可能需要加打第三劑,如何公平、公正盡快讓國民施打、且獲得較好的保護力也值得關注。
民眾疑慮要不要採檢?紐西蘭交給家庭醫師判斷
另外,在疫情嚴峻時候民眾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自我懷疑到底要不要採檢,多數民眾一有問題就習慣向1922求助,但這樣的方式未必能得到解答,有時反而對於資訊更加混亂。紐西蘭的做法,蕭孟芳說:「民眾有任何疑問直接打電話給家庭醫師或社區醫師,由他們協助民眾就醫,避免民眾直接到診所或醫院,降低社區感染擴大的風險。」雖然台灣沒有
社區醫師這樣的制度,但或許也是未來值得參考的方式之一。
專家:新冠病毒感染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疫情如今已延燒一年多,新冠病毒防治將變成人們生活的常態,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中能否看到更多政府積極作為,在與病毒共存下未來有哪些必要的策略。
蕭孟芳呼籲:「任何傳染病的防治都需要應用科學研究以獲得可靠的數據,作為防治策略執行的基石。台灣產官學在這一方面的整合相當脆弱,主因是政商雙方都急功近利,學界欠缺持久性的基礎研究,難有突破性發現,這是台灣面對新興傳染病防治的致命傷。」
台灣雖然成功壓制五月這波本土,但難保下一次疫情何時再起,每次口號所喊的「超前部署」真的做到了嗎?防疫策略需隨時反省調整,紐西蘭疫情開始因為沒有SARS經驗借鏡台灣,那台灣更該借鏡他國,改善綜合防疫策略。
在疫情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可以置身之外,如同蕭孟芳所說:「人類勢必要學習與新冠病毒共存,終究新冠病毒會『流感化』,人類必須接受新冠病毒感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COVID-19/免疫力會影響病毒傳播嗎?專家解析人體免疫與新冠病毒關係
COVID-19/美國宣布9月加打第三劑加強針!專家:看起來追加是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