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王惠珀感懷隨筆》KISS.陽光州.老人醫學.臨床藥學的聯想

優傳媒/ 2021.08.13 01:04

1999年去佛羅里達州墨爾本看望我的指導教授Professor Burckhalter。老師伉儷穿著棉襖迎接,讓我好生感動。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群聚醫療不是一個好的制度。SARS以來,筆者努力發聲,台灣該建構一個分散服務,預防風險的醫療環境,被當成空氣(防疫的備戰思維,當代,2003;The system building for safe medication, Risk Management Trends, InTech Risk Management Book, ISBN 978-953-307-314-9, 2011;社區價值:防疫的後勤思考,《疾病與社會》蔡甫昌/江宜樺主編,2012)。

 

如今疫情當下,病人不敢進醫院看病,為政者對人民的困境,是否無感?  

  

台灣每人每年健保消耗的藥(汙染身體),多到病人不敢下肚,丟垃圾桶(汙染環境)。衛福部於是回收棄藥,一年多達193公噸(2020年)。就這樣集體因循苟且了25年(健保1996年開張),看著保命錢如此被糟蹋,為政者無感。

 

醫藥分業的道理很簡單。群聚醫療與「醫藥不分業」如攣生兄弟,缺少監督與制衡,病人的身體(風險預防)與納保人的口袋都遭殃。

 

眼看著醫藥不分業的積弊,日本(1988年)及韓國(2000年)透過健保改革,讓醫院釋出處方,已成功擺脫群聚醫療,導向醫藥分業。健保省錢之外,基層醫療振興,人民也開始有了小而美(Keep It Small and Sweet,KISS)的生活。自此,藥師從「藥的調配」轉型為在社區做「人的照護」,藥學也從四年的科學教育轉型成六年的「臨床藥學」。

  台灣1/3的社區藥局未參與健保服務,藥事分散服務的品質遠低於OECD國家。

 

同時間,台灣的藥學教育卻在推動「臨床藥學=醫院藥學」。怪不得長照2.0開始時政府說,藥師是機構行業,長照不包括藥師。意思是,人民到醫院看病拿藥就好。

 

這樣的教育發展已失去意義,我於是在1999年春安排了一趟佛羅里達旅遊,一則看望指導教授Dr. JH Burckhalter (學生們暱稱Dr. B),二則到陽光州探究老人醫學與藥事服務的依存關係,三則帶孩子到EPCOT體驗迪士尼的科技創意。

 

《名教授讓輝煌留在過去》  

Dr. B從密西根大學退休後,跑到陽光州。去墨爾本探望Dr. B時,他已87歲,住在簡樸的小平房,與師母跳舞自娛,過得像尾活龍。

 

Dr. B是WHO研發抗瘧疾新藥的大咖,他1948年研發的amodiaquine在第三世界廣被使用,榮膺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在密大走路有風。這兩年有人在研究老藥新用,amodiaquine抗Covid-19。

 

我剛畢業時不想去醫院配藥,留校當助教,Dr. B講學到台灣,在王光昭系主任的引薦下,跟著Dr. B去了密大,靠著WHO的計畫完成博士論文。

 

1970時代,Dr. B就在密西根Ann Arbor News投稿讚美台灣。這次去佛州,進家門就是一面中華民國國旗,他還拿Florida Today挺台灣的投書給我們看。諷刺的是,往後阿扁執政八年,我們在自己的國家看不到國旗。

 

Dr. B的身教讓我在科學之外努力拓展視野,多元學習。他維多利亞式古典豪宅的圖書館讓我有著夢想,將來也要有個書架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書房。我好像承襲了吾師之風,也喜歡舞文弄墨,不吝表達己見。

 

此行也去了EPCOT及太空中心(NASA)。有別於傳統的王子公主戲,迪士尼以現代聲光科技帶出EPCOT的創意,在此觀賞《獅子王》音樂劇,超級享受。再往南是邁阿密以及美國最南端Key West,對岸就是讓美國芒刺在背的後院古巴了。

 

  六零年代卡斯楚革命,古巴人逃到佛州,因此邁阿密滿是古巴風情。在此想起電影Havana,革命時的愛情故事像Casablanca 翻版,令人陶醉。

 

《Clinical pharmacy臨床藥學該長怎樣?》

Clinic一字指的是「診所」,是醫師在社區看病,病人的家庭醫師的意思。

 

美國已進化到藥師跟診所醫師一樣,在社區與病人面對面,從事給藥及用藥諮詢的「臨床藥學」服務。所以藥學教育招收22歲藥預科生(pre-pharm),完成學士後學程,得到藥學博士(post graduate Pharm D)。名校U of Michigan及Ohio State U畢業的Pharm D有56%進入社區,老人州的Pharm D則有90%進入社區。

 

因此2002年進衛生署時,我向李明亮署長表達將推展人本藥學,獲得長官支持。於是以「臨床藥學分散服務,教育病人預防用藥風險」為主軸,開啟一系列藥師走入民間計畫:社大銀髮族用藥教育、小學無藥的青少年晨間教育、民眾的眼睛—藥局側錄違規廣告…。短短三年獲得行政院《建議及設計制度獎》,然後又在民進黨政府手上壽終正寢…。

 

  在大陸演講優質用藥的環境建構:(1) 2006年王民寧基金會及中國藥學會兩岸交流研討會,廣州/上海/北京;(2) 2009.04.23.醫藥分業軟著陸—談臺灣藥師的社會參與,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回到學術界擔任北醫大藥學院長時,我念念不忘臨床藥學的長相,總是無法認同「臨床藥學=醫院藥學」。拜台大學長李慶山教授之引介,又去了陽光州,拜訪Palm Beach Atlantic University (PBA),這是一所在銀髮族為主的陽光州,專門培育Pharm D的大學。此時Dr. B老人已仙鶴西歸,不甚唏噓。

 

PBA上課採PBL教學(problem based learning),找來消費者當老師,天南地北問問題,學生當場搜網找資料,做病人的用藥諮詢師。如此練功,99%的Pharm D.進入社區執業,得心應手。回來後我們與PBA簽署姊妹校,也感激李慶山教授每年來校授課。

 

2009年參訪Palm Beach Atlantic University,並與該校締結姊妹校。

 

《結語》

從台北看台灣,高官說:看病當然到台大醫院,是不對的。將臨床藥學規劃成「醫院藥學」的教育是橘逾淮為枳,背離藥師的(社區)庶民行業本質,更不對。如今在健保不支持分散服務的制度下,唸六年拿學士學位的畢業生,仍然在醫院配藥。

 

藥師說:「您與基層藥師緊密聯接,是沒有被遺忘的藥政處長。」學生說:「喜歡您堅持專業的精神。」只是,這理念在教育界形單影孤。台灣啊台灣,我們很進步是嗎?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