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動物園唯妙唯肖犀牛雕塑 除了打卡還是保育意義
【旅遊經 編輯部報導】
北市立動物園裡睽違近3個月,重新開放,若您入園可能會發現新的打卡景點,於非洲動物區的參觀步道上出現3隻可愛的白犀牛寶寶雕塑,雖然可人但卻不見犀牛媽媽,原來這項以推展野生動物保育為目標的公共藝術創作構想,來自於非洲的「犀牛孤兒院」。
犀牛雕塑推保育-動物園設新地標
犀牛的懷孕期很長,約16–18個月,且每胎僅有一個寶寶,小犀牛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要繁殖一隻犀牛寶寶並讓牠順利長大非常不容易。但由於犀牛角在亞洲號稱有療效,為了賺取暴利,非法盜獵者會捕殺犀牛拔取犀牛角,而沒有媽媽的犀牛寶寶,卻很難在野外生存。
犀牛角在亞洲號稱有療效,為了賺取暴利,非法盜獵者會捕殺犀牛拔取犀牛角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希望南方白犀牛不要像他的親戚北方白犀牛一樣,因為犀牛角被獵
犀牛的懷孕期很長,約16–18個月,且每胎僅有一個寶寶
非洲有一家非營利的「犀牛孤兒院」,專門收留還需喝奶、卻不幸失去媽媽的小犀牛們。除了照顧牠們長大之外,也會訓練牠們適應野外生活。令人震驚的是2017年犀牛孤兒院遭人持槍闖入獵殺犀牛強奪犀牛角,這群已失恃的小犀牛們,因為人類的需求,再度讓犀牛族群面臨生存危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希望南方白犀牛不要像他的親戚北方白犀牛一樣,因為犀牛角被獵殺等人為衝擊,而即將消失在地球上。
動物園希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展示,讓遊客可以在完全不會干擾動物的方式下,認識、觸摸,觀察動物,達到兼具教育與宣導的效果。3隻唯妙唯肖的小犀牛雕塑,除了讓觀賞者一同入鏡,創意背後的保育故事應更能撼動人心。
若您再度至動物園,不妨試著用不同的觀察與思考方式,接觸藝術、親近動物,讓動物、自然、創意與保育伴著您遊動物園。
※.白犀牛小檔案:
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英名:White Rhinoceros,Square-Lipped Rhinoceros
分類:哺乳綱 奇蹄目 犀牛科
保育等極:IUCN NT近危
分布:非洲
食性:草食
圖片:台北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