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加快離岸風電國產化學習曲線  台灣產業準備好迎接風電未來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21.07.22 16:37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政府加碼開發離岸風電,2035年前預計釋出15GW開發容量,同時積極推動供應鏈國產化腳步。立委洪申翰認為,國產化量能需要保持彈性,重點是培養台灣在新能源產業的戰略自主能力。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江茂雄指出,除了目前開發商必做的26項之外,還有不少國內業者積極想加入國產化行列,在地團隊其實都已經準備好了。

江茂雄表示,國內業者從示範風場就開始累積寶貴經驗,像是日前成立的離岸風電台灣隊,上緯新能源就從最早的兩部示範風機打下深厚基礎,成功帶動台灣離岸風電發展,但是相較德國花費7年將風場相關技術複製到國內供應鏈,台灣要在4年內達成,壓力相對大很多,必須要壓縮研發及學習腳步。

除了風機葉片、鑄件、水下結構等項目,國內產業有能力跟上離岸風電發展,江茂雄分享,目前還有變槳系統、海底電纜、發電機等產業,也都想要加入離岸風電國產化行列。他認為政策上保持彈性,能讓更多國內有興趣的業者有機會參與,對開發商也可以是一個解套,不需要被綁死在特定項目,因為從部分項目發現,國內目前確實產能全開依然不足以供應安裝需求。

江茂雄指出,2026年後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能滿足風場開發需求,目前像是浮動式風機等新技術,國內應該立刻加緊研發腳步,及早做好準備因應未來更深水域的開發,還能跟上國際發展趨勢,保持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技術領先地位。

立委洪申翰表示,這幾年看到離岸風電產業有一些特定的供應鏈已經在台灣深耕,但是未來如何更自主,甚至具備產業戰略優勢,才是台灣要著眼的關鍵。尤其2035年之後,再生能源發展有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國產化最大目的是留給台灣能源產業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對於離岸風電台灣隊出現,洪申翰樂觀其成,認為從宏觀角度來說是好事,因為現在多數開發商都是來自國外,保持國內產業有自主空間,進行更大程度的資源整併,關鍵是如何精準而務實的達成國產化期程,確實累積技術與人才,對國內產業才有幫助。

新聞照來源:Unsplash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離岸風電國產化創多贏  立委期待擴大在地產業鏈發展

能源/風場與商船航道共存  Y字型航道劃設有利離岸風電發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