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穹宇涉獵》原住民出任「總督」,能平息加拿大的種族醜聞嗎?

優傳媒/ 2021.07.18 23:42

 

英國女王新任命的加拿大總督瑪麗.西蒙(原住民)。

(編註 : 有關加拿大原住民「種族滅絕」事件背景,請詳閱本文「延伸閱讀」。)

 

作者/劉敦仁

 

就在接二連三因原住民寄宿學校醜聞鬧得沸沸揚揚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突然在7月6日宣布,經他推薦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已批准,任命瑪麗.西蒙 (Mary Simon) 為第三十屆英國駐加拿大「總督」。

 

但是她的原住民血統成色不足,以及雙語條件不達標,加上種族滅絕醜聞仍在不斷曝光,這個人事案引起的爭議不小,未來發展引人關注,且聽本文細細道來。

 

瑪麗.西蒙的全名是瑪麗.珍妮.梅.西蒙 (Mary Jeannie May Simon),是因紐特原住民,她的因紐特 (Inuit) 名字叫甯裘庫德路克 (Ningiukudluk)。

 

加拿大的官方語言為英法雙語,聯邦政府官員依例必須掌握這兩種語言;總督是代表英國女王的官員,地位高於加拿大總理,更必須掌握雙語才符合要求。不過這位被新任命的「原住民總督」並不諳法語,聯邦政府打破了一百多年來的慣例,為這位「原住民總督」網開一面。瑪麗.西蒙在獲得任命後公開表示,她上任後,只能使用她的原住民因紐特語及英語發言,但她會積極學習法語。

 

事實上,從原住民立場而言,官方語言都是殖民者引進的語言,而因紐特語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已經用了千年之久,新任總督如用因紐特語發言不僅無可厚非,反倒是名正言順。

 

對於這位年已古稀的原住民出任新職,社會各界反應不一。事實上,早在2010年加拿大政府考慮新一任總督人選時,瑪麗.西蒙的名字就曾列在候選名單中,沒想到經過了十年的冷藏,終成冷灶熱鍋。這在英國和加拿大政治從屬關係上,也算是新的一頁。

 

值得關注的是,新任「總督」的家庭背景有很濃的白人基因。她的父親鮑伯.瑪爾頓.梅 (Bob Mardon May) 是英國人,任職於哈德遜灣公司貿易站的經理職務。母親南茜.梅 (Nancy May) 是因紐特原住民,原來的名字是 Angnatuk-Askew。在他們的八個兒女中,瑪麗.西蒙排行老二,1947年8月21日在家鄉庫久阿克 (Kuujjuaq) 出世。

 

庫久阿克因紐特原住民的傳統居住地,是魁北克努納維克 (Nunavik) 地區最小的村落,人口還不到三千。原來是英國以海狸皮毛發家的哈德遜灣公司的前哨貿易站,西蒙的父親就是該貿易站經理,在那裡認識了西蒙的母親。

 

西蒙的啟蒙教育始於當地聯邦政府設立的日校 (Kuujjuaq Federal Day School),小學結業後,曾被送往科羅拉多的「卡爾森堡中學」(Colorado Fort Carson High School) ,不久就回到家,由其父親在家授課及函授學校完成高中學業,所以她自幼即受到父親的英語培養。雖然她始終沒有進大學深造,卻先後接受了7所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加拿大哈德遜灣公司在北部的貿易站。

 

提起她的父親,就必須要了解加拿大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哈德遜灣百貨公司背景。這家老牌殖民主義的商業機構,始於兩位法國商人的動念。他們是梅達德 .喬阿特.蒂.葛若塞里 (Medard Chouart des Groseilliers) 及皮艾爾-埃斯波里特.雷蒂森 (Pierre-Esprit Radisson),但未獲得法國政府的支持。他們在1665年前往英國,卻受到查爾斯二世國王堂兄弟魯波特王子 (Prince Rupert) 的青睞,即向國王進言,而挑選了貴族及商人研商如何在加拿大開展皮毛貿易。

 

建立哈德遜灣貿易公司的潛在原因,是因為歐洲對海狸皮毛有大量需求,可作為女士帽子服飾的材料。經過一段試驗過程,終於在1668年6月3日由兩艘商船將第一批皮毛運抵歐洲,引起了英國的胃口,於是在1670年5月2日由官方正式宣布該公司的成立。依據法律,哈德遜灣公司獲得在加拿大貿易的壟斷權利,並且將從事貿易的地區命名為「魯波特土地」(Rupert’s Land)。

 

哈德遜灣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組成一個龐大的大英北美殖民集團,以發展加拿大地區殖民貿易的交叉貿易,一方面壟斷豐富的皮毛貿易,一方面也迫使原住民放棄原有的傳統謀生方式,用皮毛與殖民主義者交換金屬器皿、槍械、紡織及食物等日常必需品。在潛移默化的日常交易中,原住民受到歐洲人的影響,逐漸擺脫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進而引來歐洲人物質和食物的提供。不過不幸的是,也曾因為歐洲人將天花病毒帶入原住民生活區,引起傳染導致大量死亡。

 

因紐特原住民一家將皮毛送到貿易站換取所需物品。

 

回到現在。瑪麗.西蒙是接替前任總督裘莉.帕雅蒂 (Julie Payatte) ,出任第三十屆英國總督職務。這位前任是在今年1月21日和她的秘書阿素達.迪.勞倫索 (Assunta Di Lorenzo) 一起辭職的。就在辭職的同一天,聯邦政府公布了一份外部獨立調查報告,內容是總督府在總督領導下「工作環境欠佳」。
 

這在加拿大歷史上尚屬首次,而且牽涉的風波不小。帕雅蒂被英國女王任命擔任總督職務前,是加拿大的女航天員。但個性怪誕,自2017年出任總督以來,用了25萬加拿大納稅人的血汗錢裝修總督府,除了偶爾在那裡上班外,從未在官邸住過一天。

 

從她上任後,總督府即不時傳出工作環境惡劣,主要是這位女總督脾氣暴躁,極易發怒。對待工作人員經常謾罵,尖聲大叫,貶低對方,甚至有攻擊性或公然侮辱等行為,造成員工離職情況持續不斷。員工在接受調查時,竟然將總督府描繪成「有毒的工作場所」。迫於情勢,總督帕雅蒂不得不提早辭職。

 

令人費解的是,自她從1月21日辭職後,總督職務一直懸缺,僅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理查德.華格納 (Richard Wagner)代理。如今在原住民寄宿學校發現兒童骸骨及無標誌墳堆的醜聞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宣布英國女王已經批准瑪麗.西蒙為新任總督。

 

雖然任命公布後,不乏正面的呼應,但是存疑責難之聲也不絕於耳。如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協會 (Native Women Association of Canada) 雖然對西蒙的新職表示歡迎,但也同時表示她只是「被要求擔任仍屬殖民統治體制下的高級職務」,僅此而已。

 

更為強烈的是魁北克的魁人政團領袖伊威-佛蘭索阿.波蘭謝 (Yves-Francois Blancher) 公然在貼文中指出:「總督選擇權在總理和女王手中,不具代表性,也不是民選,不具合法性。」他進一步補充說:「我期望這項任命將有助於英女王和加拿大政府承認原住民所遭受到的虐待。」

 

在原住民學生寄宿事件鬧得滿城風雨的境遇中,加拿大總理從十年前落選總督名單中挑出了瑪麗.西蒙,是一個極為巧妙的政治算計。然而從上述帶有批評含義的談話中,反映出的是對於新總督的父系基因,乃係英裔非為原住民,有一定的看法。而新總督的不諳法語,也已經在法語區魁北克引起了反彈。

 

溫哥華市中心建立近百年的哈德遜灣百貨公司大樓,如今仍然在營業。

 

其實,如果總理真心實意想挑選原住民為新一任總督,當下就有兩位女國會議員,在原住民的血統方面實至名歸。一位是來自因紐特的姆瑪拉格卡卡格,不久前還大力呼籲總理對原住民兒童及成年人的權益多加照顧,並因不堪國會中種族主義的打壓,已宣布不再尋求連任。

 

另一位是溫哥華格蘭威爾區選出的女國會議員Jody Wilson-Raybould,因為溫哥華華人多,所以她特地取了個中文姓名王州迪。她的母親是歐洲後裔,但父親是姆斯卡瑪.扎瓦塔紐 (Musgamagw Tsawataineuk) 及萊克-奎-塔合 (Laich-kwil-Tach) 原住民的正統後裔,屬於夸果克沃雅’瓦 (Kwakwaka’wakw) 部落的一個分支,他們是說卡克瓦塔 (Kwak’-wata) 語言的部落。王州迪還是威外凱 (We Wai Kai) 原住民的會員。

 

她在2015年首次以溫哥華候選人參選國會議員順利當選,四年任期內,王州迪並不感到順心,所以她後來稱國會是對原住民婦女充滿毒氣的地方。她曾以執政黨國會議員資格被任命為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負責司法業務。就在此時爆出,蒙特利爾SNC Lavalin建築工程公司自2001到2011年在利比亞進行工程業務時向卡達菲期兒子行賄的醜聞,王州迪以司法部長地位,要求徹查。然而該公司以強大的政治背景遊說朝野政黨,通過了 「延緩起訴協議」,以此來拖延其司法進程。王州迪憤而辭去公職。

 

總理對這位敢言且深具正義感的國會議員抱有戒心,最後找了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理由將其趕出黨團。於是在2019年王州迪脫離自由黨,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並以高票再度成為國會議員。

 

加拿大原住民獨立國會議員王州迪,她率直敢言為原住民權益請命,是總理的眼中釘。

 

再說回瑪麗.西蒙。長期以來,瑪麗.西蒙捲入過不少為原住民權益而引起的政治紛爭。在原有的法律中,男性原住民如有白人基因,仍享有社會的地位,然而婦女卻得不到同等待遇。為了爭取原住民婦女的權益,38年前,瑪麗.西蒙就和老杜魯道總裡在公開場合中針鋒相對。這次現任總理杜魯道提名瑪麗.西蒙為新任總督的積極意義是,她數十年來爭取原住民婦女權益的努力終於得到成果,也體現了,原住民婦女即使有白人基因,理應享受與男性的同等社會地位。

 

就在結束本文之時,接獲信息又發現一起原住民寄宿學校無名骸骨案,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邊的庫珀島上,有 160具無名骸骨。1959年,該校曾有兩個女學童試圖游水逃離慘遭溺斃。想必會給即將上任的「總督」再添壓力。

 

瑪麗.西蒙將在本月26日上任。她以一個百餘年受盡屈辱的原住民後裔身份,進入手上沾滿殖民鮮血的大英帝國政治圈。「總督」,代表英國女王的最高權威與既得利益,一旦原住民與英國、加拿大之間發生棘手的政治問題時,作為首任的原住民「總督」,究竟應該代表哪一邊?是否能在不違背英國政治主張的前提下,為原住民伸張正義?

 

這位古稀「總督」在未來五年任期內,如何力求在殖民者和自己的「國家」之間取得平衡?如何為層出不窮的「寄宿學校」逝者家屬及受難倖存者,爭取公平合理的賠償?如何將那些曾經的罪犯訴諸法律,予以嚴懲?她的「同胞」都在翹首以待這一切的訴求能否兌現。

 

這幾天渥太華傳出,聯邦官方語言專員雷蒙 .希波琪 (Raymond Theberge) 就有關新總督不諳法語一事,收到近200條不滿的投訴,對此他表示:「此一現象令我認為,雙語對加拿大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不知這個態度在加拿大歷史的重要節點上,會不會帶來甚麼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包波.雷 (Bob Rae) 擔任自由黨黨魁時,保守黨提名的新審計總長麥克.佛格森 (Michael Ferguson) 因不諳法語,曾遭到國會的杯葛。這次總理對新總督的提名獨斷獨行,究竟埋下什麼耐人尋味的伏筆,就只有繼續看下去了。(2021年7月15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