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海大辦理「保護海洋」增能工作坊 號召教師投入海洋教育

中央社/ 2021.07.12 18:45

海大辦理「保護海洋」增能工作坊 號召教師投入海洋教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712 18:45:10)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提升我國教師海洋素養,於7月8日線上辦理「110年海洋教育『保護海洋』教師增能工作坊」第一梯次,共有90位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金門、澎湖等的教師學員熱情參與,包括五位中小學校長,透過視訊串連海洋教育的橋梁。中心主任張正杰希望可以提升教師海洋知識、擴展海洋思維,促進教師將海洋教育融入教學活化與創新。協同計畫主持人吳靖國教授與蔡良庭助理教授也期許未來會有更多教師願意投入海洋教育,一起重視海洋議題。

海洋教育110年度主題為「保護海洋」,課程規劃聚焦於在「海洋不傷害我」及「我不傷害海洋」,講師們從認識海洋防災、海域安全到認識海洋廢棄物污染的現況及食魚教育等,並以發展永續海洋為目標分享如何將海洋教育融入課程教案,同時以「中小學親海指引」協助教師導引學生檢核及強化進行海洋體驗,透過生活實踐,培養親海、愛海、知海的胸懷與情操。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邱瑞焜助理研究員主講「海洋防災概論」,分享浩劫奇蹟、釜石奇蹟等影片,使學員認識各種海洋災害,了解海嘯的威力、離岸流與瘋狗浪的危險性及如何避免遭受威脅,還有海洋廢棄物及船舶油汙也是不可輕忽的災害,提醒重視海洋防災及平時演練與應變措施的重要。

臺北市立大學廖運志助理教授以自身經歷分享「生態魚市場-我的海鮮選擇指南」,因從小喜歡吃魚、看魚到投入海洋生態研究,以多年研究進行食魚教育,使用有趣互動的隨堂考如諺語:「一午、二紅鯊、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獵」,猜猜生活中到底吃了什麼魚,並教導大眾如何判斷魚的新鮮度,及魚貨的來源與捕撈方式、食物鏈階層等。由於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已逐漸匱乏,消費者不僅是吃水產品,更需要以正確方式來選擇,例如當季、當地、數量較多等,買對魚、選對魚,才能年年有魚。

在保護海洋教案實作的課程中,基隆市港西國小羅雅真老師以「港灣清潔隊-海洋清潔船」為例,分享她在國小中高年級自然領域推動的船舶實作教案,課程中透過互動教學APP,並現場讓教師學員練習撰寫海洋教育教案,啟發教師想法,並共同投入海洋教育撰寫教案的行列。

海大陳建文助理教授以「中小學親海指引」說明在教師帶領學生親近海洋與進入海洋所進行相關體驗課程時,應具備之親海風險及危機處理知能,並介紹獨木舟運動、分享多年教學經驗,陳助理教授介紹欣賞獨木舟的四種維度,讓學員了解獨木舟有不只是休閒、泛舟或競技,更有藝術美感。他以海洋獨木舟的視域,感性的問學員,你️愛海嗎? 如果海愛人,我們會去傷害她嗎?如果我們愛海,我們會害怕她的傷害嗎?這個答案需要自己來找尋,希望學員將與海洋連結的愛與感動,共同分享給學生與家人,一起產生共鳴。

本次線上研習參與的教師回饋表示,工作坊課程有助於海洋教育的專業知識及教案撰寫,結合在教學現場,將海洋教育實踐於生活中。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也在7月22日(四)、8月10日(二)規畫了第二梯、第三梯的線上課程,期許未來會有更多教師願意投入海洋教育,一起重視海洋議題,並應用在教學現場與教案研發,共同愛護海洋。

訊息來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6106.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