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建築界也吹防疫風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Fitwel推動「會呼吸的房子」

中央社/ 2021.06.28 16:28

建築界也吹防疫風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Fitwel推動「會呼吸的房子」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628 16:29:51)當部分國家的疫情漸漸趨緩,在疫情前期表現良好的台灣出現反轉,陸續爆發社區感染,而全民引發醫療公衛討論的同時,建築界也持續熱議健康建築話題,其中國際關注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系統,也成為網路上的熱門搜尋關鍵字。

媒體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發生變異後,最早出現在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是原來的兩倍,有國際公衛專家說,在高效充足的疫苗下,不用擔心疫情會走回頭路,但在疫苗相關措施還沒完全到位的國家,就讓更多人擔心疫情不能被有效控制。

Fitwel亞洲區技術委員黃家明博士就指出,如果國人能夠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檢視自身居住環境,則可以從不同角度幫助大家度過疫情危機:「其實隔離在家,才是很多工作的開始,因為人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拉近了,甚至家人近距離在同一個空間內,身心靈整體健康與健康建築之間的關係,都成為新的課題。」

黃家明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與美國總務署(GSA)共推出的全球權威健康建築認證體系Fitwel,來說明健康建築的七大指標:「人在室內,仍然有病毒傳播風險要顧慮,此外,包括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療癒住戶心靈、全齡與通用設計、重視住戶安全、倡導健康飲食,以及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等,這七件事情,嚴格來說,缺一不可。」

而著有「療癒系建築」一書的作家,建築專家,同時也是和築開發、和璟建設總經理吳森基,也從「房屋缺氧,人必然缺氧」的角度,解釋Fitwel認證中的重要觀念:「1960年石油危機後,在節省能源前題下,整個國際建築潮流都傾向密閉式的建築,但是這是有問題的,因為缺氧的房子,和PM2.5危害,人體的溫度變化,甚至慢性病,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會呼吸的房子,更能帶給人健康,而從設計的角度來說,現在的健康建築可以做到排污補氧,比如從設計上可以把風導入室內,再透過設計通風路徑,讓室內也可以呼吸到屋外的好空氣。」

本身鑽研健康建築多年的吳森基,也在台灣第一座獲得Fitwel住宅類認證的建案「半山滙」中實踐了Fitwel認證的核心精神,他也特別強調:「很多人都不知道,嚴重空污常常發生在室內,空氣不流通,再加上廚房油煙、洗潔劑、沐浴乳、洗髮精等等,再加上塵螨,室內的PM2.5讓人髮指,其實你只要讓房子會呼吸,改善汙染、缺氧,免疫力可以增強,同時改善密閉空間降低病毒傳播,就能減少家庭群聚傳染。」

訊息來源:和築開發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5346.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