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5 月台灣迎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升溫,確診者及被隔離人數大量攀升。根據指揮中心的最新資料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自 5 月 11 日至 6 月 19 日累計公布 1 萬 2697 位確診個案中,已有 7,534 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59.3%。雖然已解除隔離,但是這些日子以來所累積的壓力,也出現了焦慮不安、憂鬱等情形,影響到了平時的生活。
在 2020 年疫情爆發之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就曾主動為被隔離在醫院的患者們進行情緒支持與評估,在訪視的 30 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
在經過精神科醫師建議以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
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當時指出,在 2003 年 SARS 期間,全球約 50 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 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
壓力超2週會造成長期身心影響!做到3件事有效減壓
柯志鴻表示,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兩週,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需要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資源的協助,來減輕壓力的負擔。
若不得以被隔離,可以怎麼做?柯志鴻建議睡好、想好、放輕鬆:
第一、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
第二、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數研究都顯示,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
第三、利用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動作、坐禪、氣功等,或是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盡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
看書、追劇、睡好、想好、放輕鬆!都是隔離期間好選擇
柯志鴻表示,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讀小說、追劇等,也都可以讓自己不用一直處於擔心的狀態。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人際支持是最好的保護因子,朋友、家人、或工作人員的關心,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當然,有時候大腦不聽話,腦海不斷浮現所擔心的事情,越想越擔心、越睡不著、食不下嚥。柯志鴻提醒,這時就需要精神心理醫療專業的協助,可以幫忙減少不安與焦慮的症狀,也可改善睡眠,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
同時,如果本身就長期接受情緒相關藥物的協助,也記得在隔離期間,盡量避免中斷藥物。在精神醫學專業與感染防治團隊的協助與環境家人的支持下,相信可以安然度過隔離的考驗,帶著健康平安的身心返家。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提供線上心理服務
也因為這波疫情來得突然,並且出現許多變化,不僅是確診者、第一線醫護人員承受極大心理壓力,包括相關的家屬及身處在感染熱區的人,也都有出現情緒低落的情形,非常需要心理服務的介入。
為緩解民眾因疫情所引發之心理壓力,如焦慮、恐慌、憂鬱等情緒,目前由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提供了「心宅配.心生活」的免費心理師線上心理服務(每人每月一次,一次 30 分鐘),透過諮商心理師於線上提供心衛講座、支持性團體及單次諮詢,提供民眾立即及適切的心理衛生服務與正確資訊,有效因應心理危機、穩定民心與減少心理疾病與家庭關係問題的發生或惡化。
文 / 林以璿、彭幸茹 圖 / 林以璿
延伸閱讀:
:睡眠問題也許是因為「新冠失眠」?用 3 原則找回健康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