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雄秀 范修語 綜合】
全球前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再生能源界視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為海上的台積電,或者說是綠電中的石油,這也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經濟部在今年5月中,公布第3階段區塊開發草案,2026到2035年,10年間共要釋出15GW(1GW=10億瓦),6月初卻傳出有離岸風電開發商,爆發破產危機,經濟部不得不破例允許釋股,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進度如何,又遭遇哪些問題,請看我們以下的專題報導。
從空中鳥瞰,填海造陸形成的台中港南碼頭廠區,各家廠商正在加緊趕工。
記者 鍾雄秀:「台灣最大的離岸風電專區,現在是在台中港,包含系統商和零組件的製造商在內,他們都來到這裡設廠,目前都在興建廠區之中,他們想要打造台灣近海,離岸風電的基地。」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因為我們要求國產化,所以很多廠商它也利用台中港,大量地去開發台中港區,所以我們現在,如果到了台中港裡面,會看到很多很巨大的建設,在那邊投資。」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我們認為政府是做了一個,很好很好的一個前瞻部署,它看到了台灣的一個條件跟優勢,然後也看到了,整個世界的一個產業發展的機會。」
台灣陸域風機的發展受國土限制,反觀全球前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而且絕大多數在彰化外海,政府在2012年公布「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2015年在苗栗竹南和彰化外海,各完成一部海象觀測塔,2017年竹南離岸風場,兩部示範風機開始運轉,到2019年底共有22組風機商轉,總裝置容量128MW,這也是台灣第一座,正式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而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分為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和區塊開發3個階段,第1座竹南示範場址,2019年底完工商轉,潛力場址規畫在2025年以前,要完成5.5GW的離岸風場布建,經濟部在今年5月中,公布第3階段的區塊開發草案,2026到2035年,10年間共釋出15GW,比先前預告增加了5GW。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沙烏地阿拉伯跟石油的關係,大家很清楚,因為它、因為石油,帶來這個國家的富裕,那台灣其實在離岸風力上面,其實也相當等於是,在石油界的這個沙烏地阿拉伯一樣。」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事實上,我們的政策除了開發自主的能源、綠色能源以外,有另外一個,就是希望我們的這一些風場,能夠帶動國內相關的產業。」
整個離岸風場的開發工程複雜,且環環相扣,是由開發商發起交由統包商,也就是所謂的EPC廠整合,向風機艙系統商下單,再垂直整合零組件商和材料商,裡頭包括了電力設施、水下基礎,風力機零組件和海事工程等等,業者吳坤達正在台中港區建零組件廠,是台灣唯一的,MW級風力發電葉片製造商,也是亞太唯一離岸風機葉片製造商。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我們葉片在台灣的話,基本上,它就是具備了所謂的競爭優勢,區域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是說,如果你今天是從歐洲運到台灣,跟我們台灣自己做,基本上光是運費,就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更不要講船期跟船運的時間。」
離岸風電公司總經理 蕭維成:「你整個包括業者,包括政府機構,你的立法的角度,你的整個環境鋪陳的角度,必須要跟上這整個行業發展,那我們發現在這項目上,我們其實還有,政府跟民間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離岸風電在台灣是新興產業,從法規、技術到供應鏈都未臻完善,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一個上百MW的離岸風場,開發金額動輒數百億新台幣,建置時程至少3至5年,6月初還傳出離岸風電開發商,達德能源爆發破產危機,經濟部不得不破例,允許達德釋股至25%,政府是以20年躉購電費方式,吸引德國、丹麥、英國等先進再生能源大國開發商前來投資。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現在台灣的這個離岸風力,大概就是一個可以看到,至少開始10年的一個,學習曲線的開端而已。」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風電綠能這件事情是一個普世價值,而且這是世界潮流,這個是莫之能禦,發展是一定的,那在這個趨勢之下它只會愈來愈大,它停不下來,那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產業我們要不要加入,如果要加入的話我們要怎麼做。」
2025年在即,離岸風電要先達標5.5GW,目前仍卡在環境爭議、環評進度,再加上新冠疫情爆發後,無法培訓人力與國際原物料價格爆漲等問題,綠電要如何順利銜接核電,還有待內外條件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