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戰會論壇》中共以殲-7老爺機擾台 是何道理 ?

優傳媒/ 2021.06.20 23:13

中共近日首度以第三代老戰機殲–7擾台,引起諸多推想,本文讓你深入了解。(圖/取自網路)

 

作者/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

 

6月17日中共侵擾我西南空域,首度出現殲-7,引發若干討論。把這樣一個老飛機拉出來演習並不是好事情,透露了幾個重要的信號:

 

第一,戰略藐視:打擊我空軍的怠慢。

 

第二,對於中共而言,武統戰爭是一場「聖戰」,解放軍所有的部隊都會參與,當然包括殲-7。

 

第三,既然殲-7也會參戰,就會把它納入戰鬥體系之內。

 

第四,殲-7航程較短、載彈量較少、雷達較差,將可協同無人機進行特種作戰。

 

「Jugaad」的國軍

 

從今年3月底開始,空軍對於進入防空識別區的共機,少數時候派遣巡邏兵力,多數則以改良型鷹式防空飛彈雷達追監。

 

改良型鷹式系統的搜索與追蹤雷逹有效距離約100公里,若共機進入本島東南防空識別區,可以對其鎖定。它已在空軍服役達55年,即將退役,待退系統已無保密價值,不用擔心洩露電子參數。

 

大概是受到日本空軍不再緊急起飛、陪著解放軍海空軍出巡的啟發,我空軍也顯得意態闌珊,不再每次陪練,而改以雷達追監。這種做法的確可以節約空中兵力,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頗類似於印度的「Jugaad」。

 

Jugaad是指印度人在最不利的情況下自主創新發現機會,以最簡單、成本最低、功效最大的方法巧妙地即興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戴頭巾的旁遮普人把手機放在頭巾裡面,邊騎機車還可以邊打電話。還有,印度人用洗衣機攪拌優酪乳飲料,就十分的「Jugaad」;還有許多「Jugaad」的例子,讀者上網查詢即知。

 

看起來,我空軍以老式雷達追監中共戰機就相當「Jugaad」。可能正因過於「Jugaad」,以至於無法得知此次來襲的殲-7型號。不精確、不美觀、只要有就好,往往是「Jugaad」最大的毛病。

 

殲-7固然是老飛機,從1965年出廠至今,最年輕的殲-7也已經17歲了,當初國軍建造經國號戰機就是為應對殲-7而生。這次殲-7參與編隊成員參加了高強度巡邏,實在讓大家感到好奇。

 

老鳥慢飛的殲-7

 

殲-7的確老,但速度可達2馬赫,與F-16相當,並不慢。對於中共而言,中國統一是神聖而重大的歷史使命,解放軍所有的部隊都會參與,當然也包括了殲-7,說不準連武警或城管都會來台維持治安。

 

有人說,此次來台的殲-7可能進行電子戰測試,例如資料鏈傳輸測試,但不知國軍電戰部隊是否偵測到傳輸信號。也有人說是「全面性練兵」,這就說對了。殲-7來台除了在戰略上藐視我空軍之外,在戰術上就是來練兵,演練多兵種協同作戰。

 

早期的殲-7在90年代已經退役,剩下來的都是改裝過的,例如2004年出廠的殲-7G/L型部份使用殲-10A技術,改裝了座艙蓋、雷達、抬頭顯示器、頭盔瞄準器等,可在空中纏鬥也可對地對艦攻擊,與IDF一搏可能還強一點,計劃到2027年退役。

 

目前,在解放軍空軍的壓力之下,我戰機很少升空伴飛,改用防空飛彈追監。而我在本島西南一帶基地部署了大批IDF戰機,解放軍空軍以殲-7G/L型應對,應該是成本最低的戰術選擇,預期未來可能會增加殲-7來台次數。

 

若是如此,未來大陸空軍繞台會有三種結論:

 

第一,藉著殲-7出現,以後可能降低繞台機種層級,台海緊張形勢有望緩解,但可能性不大。

 

第二,形成一緊一鬆的態勢,徹底疲憊國軍,以利後續行動。

 

第三,殲-7已被改成無人機,若是這樣麻煩大了。因為無人機一定要植入人工智慧,使其具備自主能力才有意義,包括目標分析、編隊、威脅分析、任務分配與戰術規劃、航路協同規劃、展開對地或對艦作戰等。若不如此,無人機就只是個工具而已。

 

若是智慧型無人殲-7來台,它還需要「人」的介入指揮,「人」的介入越多,越能夠充實其資料庫,它也會越聰明。不知是否空軍識破了解放軍的奸計,故未以正規兵力對抗,使其奸計終究沒有得逞?

 

不過6月17日當天,空軍並沒有派出軍機跟監拍照,只知道來了4架殲-7,到底是有人還是無人弄不清楚。弄不清楚敵軍狀況,日後怎麼作戰呢?

 

殲-7的剩餘價值

 

無論是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這款老飛機在未來在作戰中不適合空中格鬥,只能擔任對地和對艦打擊任務,而且還是接受其它平台的指揮。因而殲-7來台只是發揮其剩餘價值,擴張最大的作戰效能。

 

解放軍空軍目前維持殲-7存在的另一個原因是,四代機和五代機還在建造中,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替換殲-7。而且,大陸西部以及印度方向不安寧,還需要殲-7進行國土防空等日常戰備任務。

 

在高教機(教練-10)尚未大規模服役之前,將完成高教訓練後的飛行員,先送到舊型的教練-8與殲教-7,再送到殲-7服役,之後再到四代機隊中,除非教練-10和四代機全面取代現有作訓系統。在此之前,殲-7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

 

這就是為什麼至今解放軍空軍還存留這麼多的殲-7的原因,不但要用,而且還不斷改善,研究如何在這款老飛機中榨出最後的幾滴油。

 

作戰體系中的殲-7

 

解放軍非常強調體系作戰(也就是聯合作戰),所有的平台無論其為有人或無人,全部整合在一起,期能發揮最大戰力,就像榨取殲-7最後的剩餘價值一樣。

 

由於作戰體系化,解放軍形成了許多模組化的小型戰術部隊,殲-7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結構具有靈活性、多功能性、機動性和整合性,可按任務需要靈活編組作戰力量,也就是矩陣式的作戰形態。空軍是如此,海軍與陸軍也是如此。

 

聯合作戰整合了資訊化的各個作戰系統,包括情報、指揮、管制、通信、作戰、監視與偵察能力(C4ISR)。儘管是老舊的殲-7,也會受到整體的支援。所以國軍不可小覷這種老飛機到來,因為它背後所代表的是整個作戰體系,是可接受預警機、運-8或殲-16指揮作戰的殲-7,而不是單一的殲-7。

 

殲-7與無人機

 

無論是中大型無人機或是蜂群無人機,都能夠支援殲-7作戰。在這個時候討論殲-7到底是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已經不重要了。

 

隱身匿蹤無人機可抵近我方縱深,對我雷達陣地、飛彈陣地、防空系統、作戰指揮所等目標實施長時間的偵察、跟蹤與監視。若要進行反防空壓制,可出動大量的蜂群無人機平台,迅速佔用並干擾空軍防空預警系統,為殲-7打開作戰通道。此時,無人機只要把目標訊息鏈接給殲-7,讓其展開攻擊即可。

 

與此同時,蜂群還可誘騙空軍防空雷達開機,暴露重要目標,同時以數量優勢吸引並消耗我軍地面火力。再不行,蜂群便直接對目標實施自殺式攻擊、或攜帶小型炸彈攻擊。

 

結論

 

殲-7出現在台海絕非好事,國軍應該正視殲-7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總的來講,兩岸關係走到今天很難回頭,關鍵因素還是政治。

 

很多政客正在賭,賭共軍不會武力犯台。不幸的是,武力犯台與否並非操之在我,而在於大陸。看起來,這個賭資很大。

 

(本文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之專稿,授權《優傳媒》與《洞傳媒》同步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