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一定常聽到Ct值,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是以Ct值35為標準,到底Ct值是什麼?慈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羅時燕老師表示,Ct值全名叫做「cycle threshold value」循環數閾值。主要是在做病毒核酸檢測時,作為偵測門檻,不只是新冠肺炎,包括細菌或其他病毒也可以用此為檢測方法。
羅時燕老師表示,病毒的檢測方式,主要分為四種:1.病毒培養; 2. 病毒抗原檢測; 3. 病毒核酸檢測; 4.病毒抗體檢測。根據檢驗目的、病毒特性,選擇合適的檢測方式。新冠病毒的檢測,因為需要盡早知道是否有感染,方便後續隔離、治療,而實驗室培養病毒需要時間,病人產生抗體時間較晚,又因為感染初期病毒量少,抗原檢測[快篩試劑]敏感度不夠,而實驗室可以利用技術擴增病毒核酸,因此核酸檢測(PCR)被拿來用為這次新冠肺炎的主要檢測工具。
病毒核酸檢測方式,也有很多種,現在主要是用「即時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eal-time RT-PCR,將新冠病毒的RNA基因「反轉錄」成cDNA後,再利用PCR來擴增病毒的某個基因片段,每經PCR循環[cycle]一次,病毒基因片段就擴增2倍,同時以螢光染劑偵測,看何時達到偵測門檻[threshold]。
當Ct值低時,代表PCR循環次數少即可偵測到,表示患者的病毒數量高,相反的,Ct值高,代表PCR循環次數增加才能偵測到病毒,表示病毒數量低。不過羅時燕老師進一步表示,Ct值只能用來表示檢測當下病毒量多寡,不能完全代表傳染力強弱。只有在完全相同條件之下, Ct值低表示病毒數量較高,可能傳播出去的病毒量多。
很多因素會影響Ct值,因此各國對於Ct值並無一致標準。台灣Ct值小於35,認為確診,有些國家則是40。
羅時燕老師表示,避免染疫的方法,是做好防護;勤洗手、手不碰口鼻、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定期環境消毒,才能避免新冠疫情擴散。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