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樹科大邀森川里海藝術季策展人線上談部落文化推展

中央社/ 2021.06.11 11:4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611 11:41:25)樹科大邀森川里海藝術季策展人線上談部落文化推展

樹德科大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簡稱藝管系)原訂前往花蓮參訪「2021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卻因疫情而取消行程,惟展覽仍持續進行,因此該系乃邀請策展人之一的蘇素敏以線上講座方式,與同學分享「當代藝術的部村落根植力量」。蘇素敏是《O'rip生活旅人》雙月刊創辦人,亦是「花蓮日日」負責人,她將「好野人、慢慢走比較快」的精神,引導師生認識當代藝術家如何在部落生根及深耕。

出生於台灣、成長於北歐瑞典的蘇素敏,因為愛上花東這塊土地,參與花蓮地方誌《O'rip生活旅人》出版;為了推廣更有價值的生活創設「花蓮日日」一店及二店,並提供藝術替代空間;「節點共創」則是一個集結共創未來的單位,透過策展和專案執行,培力居住在花東的青年,讓不同的節點連結,產生不同的力量及可能性,凝聚深耕花東的夥伴透過藝術,結合教育、文化、自然環境和部村落,逐步打造花東藝術平台,企圖在花東的場域實踐民眾話語權,推展在地價值與累積觀點,形成與政策對話的能力,一起成為花東發展的影響力。

蘇素敏表示,「2021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是以好野人作為主軸展開。好野人即是有錢人、或富有之人的戲稱,但有接觸過原住民部落的人,一定常聽到部落居民朗朗上口說自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民族」,這份驕傲的描述,是部落居民狩獵採集文化背後的豐富自然環境,以及面對山林海洋的智慧與能力;部落居民所處環境資源形成的文化地景與生命態度,或是部落的「原始富足」和我們的「現代富足」,就是一個人與土地關係的價值差異。

蘇素敏進一步表示,在部落推廣各項活動與理念時,並非每個部落都準備妥當要接待觀光客,因為有些地方位在半山腰,沒有大眾運輸工具,部落居民進出都依靠自力;觀光客的進入會對部落生活產生干擾及影響,自己與團隊經常花費許多時間向部落居民溝通。

蘇素敏強調,內部溝通亦是策展的另一個面向,一次性活動為地方帶來許多人潮,如果沒有充份進行內部溝通,居民很難理解為什麼要在部落辦藝術季,把溝通對象從觀光客轉換為居民,能

讓居民參與、理解,是影響藝術季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蘇素敏告訴同學,因為疫情嚴重造成物資搶購風潮,也讓人警覺到有時可能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活下去的定義開始產生變化;大部分的人從沒想過,如果小米從部落消失會有什麼影響呢?不但種子消失、昆蟲消失、煮食小米的文化也消失;沒有文字的族群,讓大家直接遺忘小米在部落的存在。當自己發現這件事情之後,她開始跟部落老人家多次溝通,讓居民能認同透過藝術策展,不只是保存生態、生產,更要保存生活的樣貌。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說過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即「人類因地制宜而創造的生活形式中的一種地方性案例,是眾多案例中的一個案例,諸多世界中的一個世界」。

系主任丁亦真提醒同學,對於蘇素敏策展人來說,今日可能只是一次部落策展經驗的分享,但對藝管人而言,藝術季不只是單純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而已,是透過交流延續部落文化、發展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希望同學也能認真思考事件背後的許多面向。

訊息來源:樹德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455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